搜索
首页 其他

暖锋与古诗词

1.有关气候的古诗

古诗与气候 1、“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 2、“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地形雨 3、“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 4、“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

(宋.苏轼)------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5、“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气候资源对农作物的作用 6、“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效果 7、“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

------春城昆明年均温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温分别为7.8℃和19.9℃ 8、“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凉风有信,秋日无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鲜明的季节周期性之美! 9、“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北国之春》------春季风风向与感受 10、“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白毛女》------冬季风风向与严寒 11、“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极地冷气团逐渐南侵 10、“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既表示锋面雨中的暖锋,又体现了节律美之周期性 1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 15、“冬朦(雾)晴,春朦(雾)雨,夏朦(雾)晒死鬼”(谚语)------冬夏多雾的原因是无云或少云导致的大气逆辐射弱,春雾是因为暖湿水汽足,极易形成锋面雨。 12、“蜀军火烧葫芦峡,大雨救了司马懿”-----诸葛亮把司马懿围困在峡谷低地,然后用火攻,人为地制造了一个气旋(热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遇冷降水。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内》-----四川盆地夜晚降温慢,山谷风热力环流中吹山风,夜雨多。 1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庐山垂直气候差异,体现了节律美之垂直地带性。 15、“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横断山脉垂直气候差异。

2.描写天气的诗词和谚语、并写出他们的天气系统的名称和原因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 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燕子低飞要落雨.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 笠. 黑蜻蜓乱,天气要旱. 扑地烟,雨连天. 水缸穿裙,大雨淋淋. 咸物返潮天将雨. 柱石脚下潮有雨. 草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 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天晴、气温较高、气压较低起风、阴天、降水(发生于锋后)天晴、气温较低、气压较高“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晴、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起风、阴天、降水(发生于锋前)天晴、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一场春雨,一场暖”。

3.求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急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带性。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指暖锋天气。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赤道地区。

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中游。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描写的是我国春未夏初

的梅雨天气。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河套平原。

9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夏季风。

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

变化。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1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江淮地区。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庐山。

1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四川盆地。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庐山瀑布。

1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

苏省的苏州市内。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描述泰山。

18、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

19、“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是陕西黄河大拐弯

处地理景色的写照。

20、“绿树林边合,青山廓外斜”道出了森林对环境的美化作用。

21、“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道出了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的作用。

2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

的白日依山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黄河入海流是指黄河注入渤海。

23、《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

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

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首词所描写的河段位于长江中游

的长沙市,词中所指的高峡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2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描写的是长江三峡两岸的风光。

25、“巍巍苍苍,冰峰百尺,悬河千丈,山川相间。”描写的是青藏高原。

4.有关于云的谚语或古诗词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

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

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 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

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

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

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

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因此,“太阳现一现”常预示继续阴雨。

这句谚语和“太阳笑,淋破庙”“亮一亮,下一丈”等谚语类同。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鲤鱼斑是指透光高积云,产生这种云的气团性质稳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气流,云体便迅速消散,次日将是晴好天气。

但是,如果云体好像细小的鱼鳞,则是卷积云,这种云多发生在低压槽前或台风外围,近期会刮风或下雨,所以又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的谚语。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这里所指的云,是低压区里的低云。

低压是自西向东的(实际上往往是自西南向东北移动)。云往西,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本地将因低压移来而降雨;云往东,说明低压已经移过本地,本地处于低压后部,天气即将转晴,转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阵风。

“云钩向哪方,风由哪方来”:云钩指的是钩卷云的尾部,出现在高空,有时上端有小钩,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钩所指,是高空风的方向,而高空风往往又与地面相联,所以根据云钩方向大体可测知风的来向。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是说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预示有雨。因为早晨吹暖湿的东南风,温度较本地空气为高,形成上冷下热,水汽易上升成云,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热,空气对流上升,更促使云层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从而可能使天气变为不风即雨的情况。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多降阵雨与冰雹。 “山戴帽,大雨到”:山戴帽是说气压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顶形成云层。

至于是否会降雨,一般要视情况而定,如云逐渐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云逐渐抬升变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见到雾之后来了云,可能低气压要来临,是要下雨的兆头。

反之,如云消雾起,表示低气压已过,晴朗天气即将来临。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指太阳从云层的空隙中照射下来,称“日射脚”,傍晚出现日射脚,说明对流作用强烈,预示有雨。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东方无云,西方有云,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系统移来,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大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预示着天晴。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指的是久晴之。

5.反应科学的诗句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CaCO3 = CaO + CO2

粉身碎骨浑不怕, CaO + H2O = Ca(OH)2

要留清白在人间。 Ca(OH)2 + CO2 = CaCO3+ H2O

古诗词与科学知识:

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新月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

3、月落乌啼霜满天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

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 ……………满月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下弦月

6、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末蛾眉月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满月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赤道线速度和公转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地垂直气候

1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

11、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散射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冷锋

1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暖锋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暖锋

1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华南准静止锋

16、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 风力搬运

17、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昆明准静止锋、喀斯特地貌

1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对流雨

19、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山谷风与地形雨

2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21、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 …………伏旱

22、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 …………地形坡向与气候

2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温带大陆性气候

24、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 …………南亚热带气候

25、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青藏高寒气候

26、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高山气候

2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汐与月相

2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山地

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内蒙古高原

3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原

3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喀期特地貌

3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地上河

33、一山不容二虎。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

34、落江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物循环

35、枣发芽,种棉花。 …………生物指示作用

36、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37、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38、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农业生产因地制宜

3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植被与河流

40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水循环

4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外力作用与地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