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春字的古诗有口哪些国破山河在,报得三春晖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上有黄鹂深树鸣 细数落花因坐久,草长平湖白鹭飞,缓寻芳草得归迟 花开红树乱莺啼离离原上草,乌衣巷口夕阳斜 独怜幽草涧边生。 林莺啼到无声处,天涯何处无芳草 朱雀桥边野草花,青草池塘独听蛙 草木知春不久归,细草如泥簇蝶裙 独怜幽草涧边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谁言寸草心,城春草木深 枝上柳棉吹又少,一岁一枯荣 画罗织扇总如云,百般红紫斗芳菲 乱花渐欲迷人眼 2.描写“口红”的古诗句有哪些1. 粉面含春威不漏,丹唇未启笑先闻 2.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3. 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4. 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 5.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6. 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 7. 水翦双眸点绛唇, 8. 疑是昔年窥宋玉。 9. 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 10.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1. 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叠柳香唇醉。 12. 团鬓分珠巢,浓眉笼小唇。 13. 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 14. 卢姬少小魏王家,绿鬓红唇桃李花。 15. 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 16. 兰眼抬露斜,莺唇映花老。 17.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 18. 冰齿映轻唇,蕊红新放。声宛转,疑随烟香悠扬。 19. 髻摇金钿落。惜恐樱唇薄。 20. 朱唇翠眉映明矑。清歌一曲世所无, 21. 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3.带人字的古诗句万径人踪灭。——唐 柳宗元 《江雪》 同是天涯沦落人。——唐 白居易 《琵琶行》 昔人已乘黄鹤去。——唐 崔颢 《黄鹤楼》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 《黄鹤楼》 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出塞》 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试问卷帘人。——宋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养在深闺人未识。——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中有一人字太真。——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使人听此凋朱颜。——唐 李白 《蜀道难》 嗟尔远道之人。——唐 李白 《蜀道难》 吾观自古贤达人。——唐 李白 《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 江月何年初照人。——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不知乘月几人归。——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人有悲欢离合。——宋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宋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空留风韵照人清。——宋 苏轼 《定风波·千古风流阮步兵》 人画竹身肥拥肿。——宋 苏轼 《定风波·雨洗娟娟嫩叶光》 六人吟笑水云乡。——宋 苏轼 《定风波·月满苕溪照夜堂》 破镜重圆人在否。——宋 苏轼 《蝶恋花·一颗樱桃樊素口》 双凫飞去人千里。——宋 苏轼 《蝶恋花·自古涟漪佳绝地》 缺月向人舒窈窕。——宋 苏轼 《浣溪沙》 糜鹿逢人虽未惯。——宋 苏轼 《浣溪沙》 菊花人貌自年年。——宋 苏轼 《浣溪沙》 天气乍凉人寂寞。——宋 苏轼 《浣溪沙》 今宵人在鹊桥头。——宋 苏轼 《浣溪沙》 小院黄昏人忆别。——宋 苏轼 《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 人前深意难轻诉。——宋 苏轼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冷透人衣袂。——宋 苏轼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影也把人抛躲。——宋 李清照 《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 人比黄花瘦。——宋 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关于渡口的诗词《南浦渡口》 年代: 唐 作者: 李嘉祐 寂寞横塘路,新篁覆水低。 东风潮信满,时雨稻粳齐。 寡妇共租税,渔人逐鼓鼙。 惭无卓鲁术,解印谢黔黎。 《送李大夫渡口阻风》 年代: 唐 作者: 戴叔伦 浪息定何时,龙门到恐迟。 轻舟不敢渡,空立望旌旗。 《钱塘渡口》 年代: 唐 作者: 施肩吾 天堑茫茫连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桥。 钱塘渡口无钱纳,已失西兴两信潮。 《方山渡口占》 年代: 宋 作者: 蔡襄 江上行人空自愁,壮年双鬓已惊秋。 不知风里千里浪,何事无情也白头。 《初六日过江古愚兄送至渡口》 年代: 宋 作者: 丘葵 茅屋亦云好,萍踪不自由。 看书犹几上,解缆已沙头。 白发兄和弟,清江夏亦秋。 相看不忍别,斜日坠汀洲。 《槐庄渡口》 年代: 宋 作者: 文同 云烟飘泊树微茫,一岸人家带夕阳。 欲上高原便回音,可怜风物似吾乡。 5.带有广字的古诗词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全诗原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1)出自《渡中江望石城泣下》李煜 2)全诗原文: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唐)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6.含有水的古诗词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2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21、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22、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23、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2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25、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26、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27、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28、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29、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30、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3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32、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33、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34、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35、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36、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 37、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38、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39、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4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41、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 42、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43、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44、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45、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4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47、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48、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49、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50、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5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52、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53、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5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5、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5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呤》 5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陆游《后赤壁赋》 58、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59、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60、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诗经》 6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 王维 《汉江临泛》 6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6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 6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6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 7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71、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