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答题网

1.古诗赏析题一般怎么答题

诗歌鉴赏技巧答题要领: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1.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命题方式:这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具体方法:解释单个字+解释所在诗句的意思+手法分析+情感分析2.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具体方法:解释诗句+分析手法+结合谈情感3.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当然围绕艺术手法,也会有一些更具体的提问方式.问题越具体,相对而言,回答越容易.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具体方法:说出表现手法+通过这种手法表现的情感4.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命题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5.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命题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等.盘点知识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花草类(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树木类(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风霜雨雪云类(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动物类(1)子规:悲惨、凄惨(2)鱼:自由、惬意(3)鸿鹄:理想、追求(4)猿猴:哀伤、凄厉(5)乌鸦:小人、俗客庸夫(6)沙鸥:飘零、伤感(7)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8)(瘦)马:奔腾、追求、漂泊(9)(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10)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器物类(1)玉:高洁、脱俗(2)簪缨(冠):官位、名望颜色类(1)白:纯洁无瑕、丧事(2)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3)绿:希望、活力、和平(4)蓝:高雅、忧郁(5)黄:温暖、平和(6)紫:高贵、利国利民(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其他类(1)英雄:追慕、自愧自叹(2)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3)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4)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5)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6)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7)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8)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9)破晓:初现希望(10)朝阳:希望、朝气、活力(11)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12)深夜:愁思怀旧二、诗歌的语言这部分涉及的考点有炼字、音韵、格律(押韵、对仗等)、简繁、用典等.在这里我们把炼字以外的内容称之。

2.高中古诗词答题模版

高考古诗鉴赏主观题题答题技巧解密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分析意境型的古诗鉴赏题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所写的意象+意象的特点是什么+艺术效果+包含的诗人的感情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我们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主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 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例二:(200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阴。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字。

请从三、四两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果营造意境的。 答: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是“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例三:(05年辽宁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宋•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答: “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

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一)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步骤三) (2)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可以有三种答案: ①“应有”更好。“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二字则无此意趣。

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这种类型设题方式是:(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

(3)拟人。(4)夸张。

(5)双关。(6)用典。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的一般思路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感情。

其表达的格式是: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例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

3.语文古诗文怎么答题

(一) 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鉴赏怀古咏史诗要注意的几点: 1、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如: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一首词再现三国时代的历史风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2、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

如: 《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作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了诗人感想的媒介了。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思的现实原因。 3、要领悟感情。

怀古咏史,大致上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首以古讽今的杰出之作。 4、要分析写法。

怀古咏史诗的写法多样,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

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二)边塞征战诗 1、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因此首先要注意时代背景: ①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如: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②中晚唐时期:虽然诗人们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③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如: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 2、把握每首诗歌各自的思想感情特点 每一首征战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不一相同,如:“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张说)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而高适、岑参、李益等反映征战诗的各个方面: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写塞外征战的艰苦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帝王黩武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惊异于塞外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 3、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 征战诗所反映的矛盾主要有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4、把握不同的艺术风格 每一位边塞诗人的艺术风格都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树立典范,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对于新的诗歌鉴赏题,要拿到好的分数,就要规范答题。

规范答题,就要懂得运用有关的术语,学会准确的表达。诗歌鉴赏题的考查重点之一是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实际上考查考生对一些文学表现手法的认识与理解。

这些术语分成叙述、说明、议论三大类,每类中有许多具体词语,如叙述类中的描写、烘托、映衬、渲染、豪放、委婉含蓄等;议论类中的议论、直抒胸臆等。 利用网上资源,“网上语文课堂”上赵卫平老师的《诗词鉴赏需知的术语及运用》很适合学生备考的需要,它介绍了各种表达方式和多种修辞手法在诗词鉴赏中具体运用,并附有例子,为诗歌鉴赏的规范答题上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将资料印发给学生,堂上让学生熟悉并学习运用术语。 另外,学生在平时的诗歌鉴赏阅读中学习规范、准确的表达。

四、课外扩大阅读,兼收并蓄。 要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4.初中古诗默写人教版请答题古诗文复习资料班级:

1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2 愁云惨淡万里凝3 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4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5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6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7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8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9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10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1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12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13 何陋之有14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15 秦时明月汉时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16 雪上空留马行处17 千里莺啼绿映红18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19 择期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 碧水东流至此回 21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2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23 下笔如有神24 断肠人在天涯-------------应该就是这样了。

5.高中语文古诗词的答题方式、规范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

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

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析的套路,结构上采取总分式、并列式(分点作答)。

下面就常见的六类题型的答题模式做详细解说。一、形象意境类形象意境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对诗歌意境的体味。

【设问方式】形象画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景物有什么特点?意象意境: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直接点明某意象,要求简要赏析。【背景知识】1.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体形象),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意象是寓“意”之“象”,是诗歌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包括景和物。2.意境——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常见意境特点术语:繁华热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等。【答题模式】形象画面分析:特征+形象画面定位意象意境解说:意境描摹+特点概括(或效果简析)。

即先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境描摹出来,再概括情境特点(如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生机勃勃、孤寂冷清等),或者对意境的作用效果加以简单解说。【真题印证】例1(2009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①书扇韵姜夔[宋]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清幽恬静的江南水乡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解析:这道题属形象画面分析类题型。

第一问,形象画面定位为“江南水乡画面”,特征是“清幽恬静”,简单整合即可得到答案。第二问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例2 (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泊岳阳欧阳修[宋]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问题: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答案: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

解析:这道题要求直接就“月”这一意象进行赏析,属意象意境解说类。答案对涉及“月”这一意象的三个诗句,先描摹解说,后说明作用效果。

二、情感主旨类情感主旨类题型主要考查三个方面:对所抒感情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把握。【设问方式】情感——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趣(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或要求分析诗句蕴含了作者何种心情。

主旨——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主旨是什么)?或就主旨句、关键词语发问,要求解析情感主旨。【背景知识】对古典诗歌常见的5种情感类型应该熟知: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宦海沉浮或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答题模式】情感:诗句内容概括+情感特征。主旨:诗歌具体内容+情感特征或诗歌主题【真题印证】【编者按】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上海卷自1993年以来,有客观题、主观题,但主观题比例大。2004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作出这样要求:“能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

可见,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尽管上海卷的题型量还未固定,难度上有加大趋势,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是能游刃有余的。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