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行韵

1.古诗押韵规则

若想学习古今诗词创作,不能不先搞懂弄通韵律。

韵律就好比诗词创作入门的敲门砖,也是诗词创作的基础。没有韵律的诗词,就会失去感情色彩和美感,也就象是一杯白开水,品之无味。

但凡有韵律的诗词,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朗诵起来声情并茂、动听悦耳。

闻者的感情随着诗中的意境跌宕起伏,使人觉得有一种流畅回环的韵律美。 为了使朋友们更好地了解诗词的韵律,下面我们就简去繁先将诗词韵律(以今韵为主)作一简介: 一 韵辙 刘勰的《文心雕龙——声律》有“同声相应为之韵”的话,虽然和我们现代的解释有出入,但还是揭示了汉语词句语体的基本特征。

我们通常指的韵辙,其实就是戏曲、曲艺以及诗词、歌词的专用名称——合辙押韵。也就是诗词等当中的词句与词句,呼应起来有合辙押韵的关系。

1 合辙押韵 所谓合辙押韵,简单地说就是指两个韵母相同的句尾字相押。大家都知道,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的(少数字只有韵母)。

如“汉”字,它的声母是h,韵母是an ,合起来读han (汉)。而合辙押韵同声母无关,如“弹”字,声母:d,韵母:an 。

虽然二字读音不同,但用的是把同一个韵母—an 运用到诗句的尾字中,以起到合辙押韵的作用。现编两句说明:铮铮铁汉,犹如炮弹。

两个句尾字押的都是an韵,读起来顺口易记, 也是诗词语体的基本特征。 2 韵辙分类 现代普通话的概念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话为表准的语音。

我个人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提倡用以北京话为标准的今(新)韵,这是因为古韵实在是令大多数人不易掌握,也不利于初学者的学习和创作。从现代人创作的诗词(含歌词等)来看,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十三辙”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来合辙押韵的。

“十三辙”即十三韵辙之意。这种韵辙的分类,起之于明清,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

从语音的具体内容来看,就是将几个发音相近的韵部相互通融合并,也称通押。下面就将比较通行的韵辙名称及所含的韵母和收音列成一个简表,供大家参考: 辙 名 包含的韵母 收音 一 七 i (—i) v (er) i v 姑 苏 u u 发 花 a ia ua a 梭 波 o e uo o e 乜 斜 ie ve ie ve 怀 来 ai uai ai 灰 堆 ei uei ei 遥 条 ao uao ao 由 求 ou iou ou 言 前 an ian uan van an 人 辰 en in uen vn en 江 阳 ang iang uang ang 中 东 eng ing ueng ong iong eng ong 以上就是十三辙表,供各位朋友参考。

3 押韵方式 诗词押韵的方式,既有传统的继承,也有现代的创新和发展。现代诗词的韵式一般都比较灵活,甚至有的诗词连韵都不要了,如有的散文诗或者自由诗根本就没有韵,只是词句的排列组合有诗词的模样而已。

笔者倒是认为:只要是诗词,还是应该有韵律的,有韵律的诗词才能算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诗词。但诗词作者对押韵的方式却是有一定的选择的,这是因为选择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对诗词意境表达的完美与否,起着较大的作用。

方式选择的不合适,会直接影响诗词内容的表达,削弱诗词的美感。诗词作者一般都回采用如下的几种押韵方式: (1) 通韵 一首诗里句句押韵,也就是说通篇押韵就叫通韵(排韵),也有俗称铁打韵的。

其特点是韵感特强,诗意较浓,易读易记。缺点是有时为了考虑押韵,限制住了词句的选择,从而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笔者将在本版发的《随着-------》一帖,就是选择的通韵,押的是“灰堆”韵,请查阅。 (2) 跳韵 这是较常见的韵式,跳一句一韵,也叫隔句韵或双句韵,就是每隔一句一韵,单句不论,双句必韵,也有起句也韵的。

其特点是韵点分布工整,有较强的韵感。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象通韵那样句句必韵,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句子因考虑押韵而影响词句的选择和内容的发挥。

请参看笔者将发的《月离我很近,你离我很远》一帖,用的就是跳韵。 (3) 变韵 一般的长诗很难做到一韵到底,因为过长的篇幅只用一个韵,使诗意的表达和词句的选择,会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诗词作者往往采取变韵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也就是在一首长诗中,采取两个以上的韵,就叫着变韵。这个韵式在长诗中比较多见,笔者就不举例说明了。

(4) 交韵 就是奇数句和偶数句各自押韵,即相互交替押韵。这种韵式最早见于《诗经》,现代诗里也有,但不是很多见。

笔者还是现作一首小诗句加以说明: 蜡烛燃烧柔弱的身体, 是为给别人带来光明。 她一生都在毁掉自己, 用泪迹书写光荣生平。

一`三句用的是“一七韵”;二`四句用的是“中东”韵,这就是交韵。 (5) 抱韵 有的诗词作者还采取这样一种韵式,尽管不多见但时有出现。

就是在四句一节的诗中,一 四句押韵,抱着二`三句的押韵。为更好的说明问题,笔者还是写一首拙诗加以说明: 爱你不需要原因, 不存在任何距离。

只要决定作的事, 就需要努力勤奋。 一`四句押韵,二`三句押韵。

前者用的是“一七”韵,后这用的是“人辰”韵,前者抱着后者的韵。这种韵式更为少见,在这里就不多作说明了。

(6) 叠韵 这里的“叠”不是指前后字的叠,而是指前后句的叠,是指诗句中前后两句的末尾两字的押韵相同。也就是说“韵角”(末尾)两字有两个韵,最后一字是轻音节韵,这种韵式在诗词里也就更为罕见了,倒。

2.最美的韵脚诗有哪些

《永远记得你》 每一次遇见你都佯装欢喜 生怕时光太钝磨损了记忆 醒来后误以为你近在咫尺不离不弃 你的美定格在二十四岁的写真里 百般俊俏的摄影姿势引人着迷 千种卖萌的表情诠释你天使样的淘气 像孩子,你借洛丽塔演绎花开荼蘼 像老妪,你沧桑落笔泣鬼神惊天地 许是精灵,伤神于你的古怪与神秘 可不可以未经允许写一百首情诗给你 续到第八十八期已痛到无法呼吸 佳人如云,谁能轻易将你代替 未曾青梅,青梅枯萎,芬芳满地 不见竹马,竹马老去,相思万里 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很像你 你哀泣,风一样的女子怎会惹人掂记 你看,你赢得多么彻底 我独哼恋曲,永远记得你 《所谓的抽象》 你将一首 冰过的情诗 拿去喂食门外陌生的风 从哑口传来的消息 熟悉的年份 却一直都还在归途中 不被信赖的温度 终究还是无法消化 它没看过的繁荣 卡片上的字迹 开始被严刑逼供 关于他那年圣诞节的祝福 实在也太过笼统 承诺 应该指的是一种 抽象的时空 时间 不该被如此具体的 形容 那年圣诞凛冽的寒冬 还一直隐藏在人群中 多年来已堆积成 不易溶解 的痛 再怎么解冻 也很难还原为 当初纯水 的内容 而你的伤 是如此 浅显易懂 在火树银花的城市上空 你试图拨慢 平安夜的钟 试衅 让所有收到圣诞卡片的人 都停止 拆封 因为 永远爱你 是一行 雨一停就会消失 的彩虹。

3.诗词中的韵部是指什么

古代韵书中把可以在一起押韵的字归成类,每类叫一个韵部。

如东、同、中、虫、崇、嵩、戎、弓、融、雄、冯、风、充、隆等字,在中古时的韵 文中,可以一起押韵。宋代所编的韵书《广韵》就把它们归在一起,合为一个 韵部,称为“东部”。

关于词的韵部,并没有正式的规定。 词韵不像诗韵要求那样严格,在科 考时代,诗韵是由朝廷颁布或者认可的,故近体诗一律要求押本韵,不得落 韵、出韵。

而词则长期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词人填词用韵只需唱之上口、听之 顺耳,用韵很宽,没有作诗那么严格的要求,一般情况下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均可通押。 如清人戈载所编的《词林正韵》一书将古韵分为19部,每部都详 细介绍了可以在一起押韵的字,如第二部平声:三江七阳通用,其中三江中有 江、缸、窗、邦、双、泷、庞、撞、扛等字,七阳中有阳、扬、杨、洋、羊、徉、芳、妨、望、茫、肠、浪、丧等字,这些字是可以放在一起押韵的。

值得一提的是,依我们现在看来是同韵母的,中古音却分为了若干韵 部,中古音有些韵部所收的韵字是不同韵母的,现在却收在了一个韵部中,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些可以通押的字以我们现代汉语音韵的角度来看是同 韵的,但实际上却是有区别的,比如,“东”与“冬”,前者的韵母为ong, 后者为ong, “删” en、“寒” an、“咸” em、“衔” am, “侵” yem、“覃” ang、“真” yen。 这些韵部之间在韵头、韵腹和韵尾上都有所不同, 因此不能相混,在同一韵部里有些韵字,我们现在看是不同韵的,但在中古它 们却是同韵的。

如四支收有“垂”、“悲”、“为”、“吹”等字,当时它们 同“支”是同韵母的,十灰中收有“来”、“台”、“开”、“才”等字,又 收有“雷”、“杯”、“回”、“梅”等字,当时它们的韵母同是ai。 这种现 象是因为声韵变化造成的,但我们应明白,中古音韵部之分不是随意的,而是 有音韵学依据的,因此必须严守韵部。

4.诗句押韵的条件

其实,诗现在一般有2中分类方法,一种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另一种则为绝句,律诗,古诗。

首先说一下押韵的问题,其实韵是指字的韵母,押韵即为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诗的双数行末字必须押韵,押韵旨在让诗琅琅上口,易于诵读,也可以说是写诗的一种格式(现代诗对押韵没有什么要求的)

下面介绍一下平仄问题(以绝句诗为例),平生字即读音为第一,二声的字,仄声字即为三,四声的字,当然,有存在特例,例如 一 就是仄声字,这类字除积累外,还可以用南方方言来读,发音短促的一般都是仄声字,如 白。 平仄的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必究(即每行诗句的 第 一 三 五字的平仄可随意,而二 四 六 字则必须按照平仄平或仄平仄的方法填字) ,首联(诗的第一句)末字可平可仄,而颔联(诗的第二句)必为平声,颈联末字为仄声,尾联末字为平声。

相对律于向粘律:相对律是指相邻的两行诗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反,相粘律则指相邻的两行诗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在首联和颔联之间是相对律,颔联和颈联之间是相粘律,然后是相对律和相粘律的循环使用。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