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蚌埠的诗句

1.关于蚌埠发展的诗歌

蚌埠赋

天使珠成,必将飨之。择适而适,爰济江淮。淮流八百,沿流而措。河汊三千,鹤息鹭飞。山环水注,兹胜天堂。水陆兼旺,乃得蚌埠。

夫洪荒伊始,泽水成国。天未凭东,飞云漫卷;地不假道,巨兽横行。至有禹之数下淮泗而天分地毕也。肃淮水分南北,治江流划东西,疏溪径,理龙脉,厝涂山,挽燕山,冯险以拒覆卵之轮也。至有启,分四夏,始为家国,乃挟君威以定天下,次而渐强矣。是为先祖,盖其地处中东,兼四方秉性,取八方所长,是天下率行风范,敢为帝乡也。

叹神州之始,始于淮流。史之有兴,今之亦盛。看淮河两岸,百业渐兴。八方交汇,九省通衢。兴商贸,国家盛;国家富,民心稳。喜莘莘学子,励精图治;感铁血军魂,精忠报国。看华夏山河,形势俱佳,厂矿企业,发展之势,势如破釜之舟,更似离弦之箭,其势不可挡也;看各类院校,诸子皆师,齐头并进,发愤图强,观此方知苦寒之梅,磨砺之锋矣。斯有此,何愁国之不强,民之不富?

长思史事,古之垓下,今之蚌埠,已截然矣。唯江流依旧,水去清清。沉戟已万古,顿作创业潮。应有时,诸子拳拳,共谋一方之胜,乃以星星之火而燎神州也;应有时,丰歌阵阵,傲然四海之滨,敢以九五之尊而举足全球也,壮哉!

2.我的祖国 我的家园 关于蚌埠的变化(专讲蚌埠)

蚌埠:淮河岸边的明珠,一个在上个世纪80年代熠熠生辉的淮畔名城,在经历最近20多年的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刷,早已是遍体鳞伤、千疮百孔!而作为80年代蚌埠鼎盛时期的几个代表蚌埠城市精神的图腾,他们的命运和这座城市一样,毁的毁、搬的搬,最终都没有能够幸免于难! 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蚌埠80年代的一些重要图腾: 1、小南山顶的红球旋转餐厅:这个几曾何时还是蚌埠的一个城市象征,可是如今因为年久失修不得不被人为的拆除! 2、张公山顶的望淮塔:蚌埠城市的一个图腾。

不曾想到在经历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被一场意外的大火焚毁! 3、火车站广场上的珍珠女:由于修建新的火凤凰雕塑,珍珠女被移至珠园。 4、大庆路的大石马:奋蹄欲飞的大石马,几乎成为蚌埠西半工业区的象征。

如今的大石马早已不见了踪影,被一个莫名其妙的低矮的无名雕塑所代替,一如蚌埠目前委靡的工业! …… …… 这些大多建于解放后蚌埠鼎盛时期的20世纪80年代,这些曾经代表一代蚌埠人的心灵慰籍!而这代蚌埠人正好属于当今4050下岗人员,他们大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牺牲品。终于,这些曾经的蚌埠城市象征和他们的朝觐者一起在蚌埠的历史中灰飞烟灭了! 迷你鼠以为,珍珠女在离开喧嚣的火车站广场,来到绿波荡漾的大塘中或许能更添了几分灵气!重修后的望淮塔或许能够看的更高更远!可惜了只是小南山上的大红球和大庆路上的大石马,他们似乎失去了应有的归宿~ 好在,一个崭新的蚌埠:一个以淮河文化广场雕塑群、火凤凰雕塑、腾龙雕塑、以及锥子山气象塔为象征的新蚌埠正在淮河岸边快速崛起!淮河文化广场是蚌埠的一张城市名片,里面文化气息相当浓厚,会展中心、图书科技馆、休闲中心、大剧院四幢建筑物分别坐落于此,会展中心旁边的小山上的人头像,是被放大了的“陶塑文面头像”。

“陶塑文面头像”是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距今7000年左右,为国家一级文物,淮河流域是我们国家最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地区,让这个雕塑站在这里,是为了让我们记住要更好地去学习,因为我们这个地区的人在古代的时候就是最聪明的人,他们发明了很多工具,也留下了好多思想上的财富。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淮河文化广场的建筑则是音乐的凝固,我们正在感叹,旁边的工作人员说:“白天来看你们觉得漂亮,要是到了晚上你们再来看,喷泉是音乐喷泉,开放的时候音乐叮咚流光溢彩,广场内华灯齐放,那才叫美不胜收呢。”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我们的视线就被几位老者给吸引过去了,只见他们热烈谈论着地势,比划着方向,商量着哪一块最适合做他们将来晨练的地方……广场行人地道的入口处,墙壁上的画,是蚌埠老照片,有老天桥、火车站、老同源茂、篾匠街、太平街等等好多地方的原貌,也有淮河文化、蚌埠风光、花鼓灯、广场新姿、科普知识等为主题的系列照片,我们围着那个地道口转了好长时间,里里外外都是图片和文字介绍,可看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地道上方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新思维、新生活、新发展”引起了我的注意,红红的大字让人顿感这个城市昂扬的开拓气息扑面而来,是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憧憬未来还得脚踏实地地干,老照片提醒着我们,城市的过去记忆,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过去记忆,每个人只要你努力,就会越走路越宽,每个城市不也正是如此吗!淮河文化广场,是蚌埠市人民的广场,是健康休闲的广场,是文化的广场,也是蚌埠未来展望的广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凤阳府,怀远县、五河县直属安徽省,后属安徽省淮泗道。

同时废蚌埠三县司,今蚌埠市淮河以北划属灵璧县,淮河以南划属凤阳县;今固镇县仍为宿县、灵璧、五河、怀远等县分领。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正式废道,凤阳县、怀远县、灵璧县、五河县先后直属安徽省。

1929年初,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翌年撤销,仍属凤阳县。1932年,怀远县、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四区、第四专区,五河县先后改属第七区、第六专区。

沦陷时期,蚌埠为伪安徽省维新政府、伪安徽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胜利后,怀远县改属安徽省第十专区,凤阳县先后改属安徽省第九专区、第五专区,五河县属安徽省第四专区。

1946年11月,蚌埠成立市政筹备处,脱离凤阳县,辖原属凤阳县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和淮河以北小蚌埠地区。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直属安徽省,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1949年1月20日,蚌埠解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蚌埠市、怀远县、五河县属皖北行署,今固镇县分属宿县、五河、灵璧、怀远4个县。

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属安徽省;上述4县改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6年1月改属蚌埠专区,1961年4月仍属宿县专区。1964年10月,析宿县、怀远县、五河县、灵璧县各一部分地区置固镇县,属宿县专区。

1971年宿县专区改为地区。1983年7月,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由宿县地区改划属蚌埠市至今。

3.我的家乡蚌埠作文(只单写一项景物)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蚌埠,这里是一个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历史悠久,交通便利,优点说也说不完的地方。

我的家乡蚌埠物产丰富。怀远县的石榴晶莹剔透;五河县的螃蟹远近闻名;固镇县的绿豆饼香甜可口;蚌埠蚂虾街的大蚂虾吃到你过瘾,满口留香,恋恋不忘;还有特产珍珠怡让你的嘴吃了比蜜还甜!同时,你还可以见到我们蚌埠最有名的特产—珍珠呢!那一颗颗珍珠纯洁无瑕,不掺一丝杂色,甚至可以和当时的和氏璧媲美,所以,蚌埠又称珠城。

我的家乡蚌埠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她是花鼓灯,四洲戏的发源地,听说正在申报国家和世界文化遗产呢。

美丽的珠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龙子湖风景区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汤和墓、白乳泉、水上乐园、淮河风情园……更是你周末度假的好去处。新建的淮河文化广场是我们蚌埠的一张城市名片,会展中心、图书馆、休闲中心、大剧院四幢建筑都坐落于此。

你若是登上张公山,站在望淮塔,俯览今日的蚌埠大地,到处是生机蓬勃,春意盎然。所以,蚌埠也是一个让你留恋忘返的地方。

我的家乡交通便利,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蚌埠公路四通八达,京福、宁洛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方便快捷;新机场早已建好投入使用;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蚌埠站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

现在正在建设中的高速铁路,将给蚌埠拉来一座“高铁新城”,高速列车将把蚌埠带入“高速时代”,为蚌埠的高速发展带来无限商机!所以,蚌埠也将是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地方。这就是我的家乡蚌埠,一个在我心中最完美的地方。

4.蚌埠名胜古迹的作文

我给你提供一些素材,至于怎么写还是靠你自己了哈!安徽蚌埠市名胜、古迹 蚌埠市 龙子河 在蚌埠市东郊曹山脚下。

河面宽阔为湖,津浦铁路横穿其上。此地原属凤阳县境,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时在此撑船,落竹篙于河中,不久竹篙化为巨龙,因而名龙子河。

河南有明代信国公汤和墓,河上建有双龙桥、珍珠桥。今蚌埠市在此依山傍水辟为公园。

汤和墓 在蚌埠市东郊曹山南麓。汤和 (1326-1395),濠州 (治今凤阳) 人。

与明太祖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元末随朱元璋起义,屡建战功,封信国公,死后追封东瓯王。墓面对龙子河,背负曹山峰。

墓室是一座依山构筑的大型砖石单券式建筑,高3.6米,宽3.96米,面积约40平方米。墓南神道,长225米,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马、羊、狮、武士,雕刻线条流畅粗犷,为明初石刻中的精品。

墓中曾出土精美元代青花瓷罐,为罕见珍宝。 曹山 在蚌埠市东5公里、龙子河畔。

与雪花山隔河相对。为纪念东汉末年魏王曹操曾屯兵于此,改今名。

山南北走向,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 鲁肃屯兵处 在蚌埠市东郊李楼乡境内。

相传三国时,东吴名将鲁肃与曹操争夺江淮地区时,曾屯兵于此。屯兵点为两座山头。

至今仍有4个大坑谷,据传分别为鲁肃当年屯兵时的军械坊与粮仓;山脚的梅村,则为鲁肃当年的居住地。现村口尚存古井一口,井口用巨石雕凿。

怀远县 卞和洞 在怀远县荆山东。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采玉处,故名。

洞由巨石岩天然巧成,石型圆润,石表青翠。洞上方有玉坑、濯玉涧、凤凰池等多处胜迹。

洞中可容数十人。宋苏轼《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诗中“别人有余坑,美石肖温瓒”,即指此。

白乳泉 在怀远县城南郊,背依荆山,面临淮河。东和禹王庙隔河相望,西邻卞和洞。

因泉水甘白如乳,故名。泉左有望淮楼,正如楼联所云:“片帆从天外飞来劈开两岸青山好趁长风冲巨浪,乱石自云中错落酿得一瓯白乳合邀明月饮高楼。”

泉水内多含矿物质,烹茶煮茗,芬芳清洌,甘美可口。宋苏轼游此,赋诗留念,将此泉誉为“天下第七名泉”。

禹王宫 在怀远县东南涂山之顶。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在此立庙。

庙始建于唐之前,具体年代不详。原有3进,现尚存2进,院内有千年银杏两株,大可数围,拔地而起。

西有圣泉、灵泉,清澈澄碧,四季不竭。历代文人名宦如狄仁杰、柳宗元、吴文魁、苏轼、苏辙、宋濂、邓石如等,均来此游览并留下大量诗文铭刻。

苏轼《濠州七绝·涂山》诗碑刻,今珍藏庙壁。 禹墟 在怀远县涂山南2.5公里。

传为大禹会诸侯计议治水的地方,又是大禹娶涂山氏女的地方。宋苏轼《濠州七绝·涂山》诗:“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即指此。 固镇县 垓下古战场 在固镇县东部,沱河南岸。

楚霸王驻军之地,故曾名霸王城。有古战场遗址。

五河县 浮山堰 在五河县城东15公里淮河出县境处。与浮山 (一名临淮山) 隔河相望,为淮河下游要隘,南朝梁天监中,为求壅塞淮水淹灌北魏的寿阳城 (今寿县),发军民20万筑浮山堰。

五代后周显德四年 (957年)于此处大破南唐兵。宋代秦观有《浮山堰赋》记其事。

【怀远石榴】 怀远石榴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异,久负盛名。据传从唐代已有栽培,到了清代怀远石榴已见诸正史,怀远县志中记有“榴,邑中以此果为最,曹州贡榴所不及也。

红花红实,白花白实,玉籽榴尤佳”。可见怀远石榴在很久以前已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怀远石榴品质名列全国各大石榴产区之首,以其艳丽的色彩,端正的果形,晶莹剔透的籽粒,佳美的风味,赢得中外人士的好评。皮薄、粒大、味甘甜,百粒重、可食率、含糖量高,是其显著特点。

玉师籽、红玛瑙核软可食,籽粒晶莹,若珍珠,似宝石,风味醇厚,清凉甘冽,可滋补身体,有益身心,堪称榴中珍品,曾作为贡品进贡皇宫。 【五河沱湖螃蟹】 沱湖位于蚌埠市五河县境内,距县城仅3.5公里,南靠306省道,东连104国道。

风景区水域与沱河、浍河、淮河、洪泽湖相通,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常年景区水质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QB3838—88Ⅱ类标准,接近1类标准,是皖北最大的无污染淡水湖泊,生物种类繁多,具有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特征。

2000年被省政府扑[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沱湖水产品极为丰富,这里有桂鱼、鲤鱼、青鲲、白鲢、黑鱼、银鱼、黄鲸……。

尤其是沱湖清水大闸蟹,以个大肉嫩、黄多而倍受人们的青睐-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芦花白,蟹黄肥”。据说朱元章对沱湖蟹情有独钟,洪武二年四月,朱元章回凤阳祭祖,携带郭子兴、郭英、费聚三员大将专程赶仕沱湖6占蟹、食后,连声称赞:“真乃天下第一美味!”现还存有朱元章品蟹亭。

1、固镇石雕茶壶 固镇石雕茶壶采用产于灵壁县的磐石(又名八音石)及滩溪特产的彩石等雕刻而成。其形体古朴淳厚,大小结构与紫砂壶无异,造型别致,做工考究,壁薄如币,叩之声加磐,视之洁如镜,堪称“壶中极品”。

蚌埠的大蚂虾,珍珠饴很有名 石雕茶壶制作十分讲究,要经过选石、开料、内雕、切割、粗雕、精刻、抛光等八、九道工序,多为手工、半手工精心雕镂而成。造型可与著名的宜。

5.歌颂蚌埠的散文2000字以内

蚌埠蚌埠我的家 刘 颖 这篇文字,在心里酝酿了几近一年,比我写任何一篇稿都要艰难。

我的家乡本在亳州。小时候的印象,蚌埠仿佛远在天边。

没想到退伍后就分配到蚌埠,一住36年。 2011年12月3日,我离开了蚌埠,搬家到了合肥定居养老,心里极为纠结——自从21岁到蚌埠,现在忽然离开,的确不适应。

不怕读者笑话,写这篇稿时,我在电脑前想念蚌埠多次流泪。 蚌埠的确令我难忘:电化厂、八一集团;教育科、工会、生产车间;老邻居、老同事、战友、同学、蚌埠电视台和《蚌埠日报》……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想起他们,我黯然神伤。想想吧,乍到新环境,四顾无人,成天困在50米高空的16楼……写了40年的日记中断了至少一周。

那时我毫无心绪。 虽然我现在身在合肥,但我的房子、工资、医保、身份证,一切社会关系全在蚌埠。

蚌埠就是我的家呀! 离开蚌埠半年后第一次回去,我感慨万千。这里曾是我奋斗多年的地方,既熟悉又陌生。

她现在好像不属于我了,因为我又生活在“外地”了。但当年为了文凭、职称,为了买书、考试,为了工作、同事、朋友,我跑遍了蚌埠各个角落……36年呀! 是电化厂、八一集团成全了我。

上班时我的《廿五史》以及工具书都摆在办公桌上。因为我搞职工教育24年,上班看书属于“本职工作”,真是得其所哉!我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蚌埠电视台在1996—2006年间,为我制作并播出了四次专访(“文化沙龙”两次,“视点”一次,“淮河晚报”一次)——以后永远再不可能有这样的现象了……《蚌埠日报》创刊50年还没有登过文言作品,但我以文言写的怀念我的古文老师高学钊先生的作品《满园桃李招师魂》却登出来了:还有,怀念我的老友鲍录的《此恨绵绵无绝期》在《淮河晨刊》也无意中占了整个一版。

那是“发生在蚌埠的情感故事”…… 我的原单位电化厂、八一集团对我何其之厚!蚌埠人民对我何其之厚!我刘颖何德何能,居然有幸得到如此厚爱,如今想来,真是三生有幸!深恨自己对蚌埠人民无以为报! 我的电脑上收录了《蚌埠日报》电子版,我会每天阅读。蚌埠就在我的身边。

我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为蚌埠尽些绵薄之力。我为蚌埠新城区的开发、高铁的运营、大庆路淮河大桥的即将通车而兴奋! 虽说蚌埠-合肥只有一步之遥,但蚌埠就是我的家,我会永远怀念她,因为那里有我的一切。

6.我想找一些有关蚌埠的话,就是用蚌埠话说的文章或其它的什么,越多

1、我滴孩来!(注意发音)。

这句话一般作为外地人入门用的,也是作为防身用的,此话一出,蚌埠人一般都会把你当成自己人。所以,在火车站,快要出站的时候一定记住吆喝:我滴孩来,我到家了!我滴孩来,这人真(发第三声)多!我滴孩来,快点走该!这三句话一出口,你就不会被埋伏在出站口的出租车司机给拖上车了,如果不幸你被拖上车,别急,你再加一句:我滴孩来,个有你这样滴该!这样。

你最起码不会被宰!否则,。

希望你能活着离开蚌埠,上帝保佑你。

! 2、个吃过来!(;可吃过没有;的意思)。 见人打招呼是最起码的礼节。

见着蚌埠人问候一句:个吃过来!别人一般都会笑着回答你:此过老,此过老!(吃过了,吃过了)。 但是请一定要分清场合,不要人家刚刚从次所(厕所)出来,你这么问候一声:个吃过来!那我可不担保你不会遭遇人生安全问题,因为人们通常的回答是:妈的个B!我打你个B养的。

估计三院急诊科又要忙了! 4、俺家在大舞台! 报一个土色土香的蚌埠地名会让你受益匪浅,如果实在有人不知道大舞台在哪,你可以说:我滴孩来,大舞台都不紫道(知道)在哪,你个(第三声)寺(是)蚌埠人该!就在蚂虾街那拐子! 蚌埠有三怪 第一:三轮车跑的快 (蚌埠有很多人力三轮车,有点象解放前的黄保车) 第二:萝卜当水果卖 (那种青皮萝卜 五香花生米,甭提多好吃了) 最后:女人比男人坏 (蚌埠女的长的挺漂亮,可是说出话来,能把人吓死,男的吵架绝对吵不过女的) 蚌埠方言--俺们蚌埠话 讽刺。

挖苦。叫遭际。

! 可管?可行?可照?可是的该?烦人来? 米饭不叫米饭,我叫它干饭! 过一会不叫过一会,我叫“马上。一时” 行或不行,我们叫它“管,不管”,“照,不照”干什么呢不叫干什么呢,叫“干哈来” 土豆不叫土豆叫“地豆子” 我滴天来,你真厉害 还有豆角不叫豆角,我们叫它“豆撅子” 我欢迎kei干饭(我喜欢吃米饭) 加热馍叫六馍 回家不叫回家。

叫罡家 鲫鱼不叫鲫鱼,我们叫它“草鱼” 上次我到医院看病,后来拿药的时候,我跟护士说这个“约”是怎么个吃法, 她说这个“药”一天吃3次。! 当时我一听到她说“药”的时候,我脑子一晕。

!才想起来我刚才没说“药”。 我说的是约。

这个感觉有点像农孩样。!十几年学白上了。

! 真正的蚌埠话必须有————我滴孩来。。

。! 说一个蚌埠人到了北京,找到的一个招待所,想住下,没想到首都的服务员态度很差, 一会让他到这,一会到那,把他惹急了,就说: "我滴孩来。

你把我日摆来日摆去,你这不是靠待我么!" 以下是2小孩的对话: (甲):俺爸比养真有劲。他是教外语滴! (乙):可真的该?俺爸才有劲来。

他是修马路滴。天天累的洋雄样!! (甲):那你爸身体肯定真他妈的好咯? (乙):那你光讲!比养象丝太龙!! (甲):我的孩来!不屁么。

你爸来老!!怎么瘦的跟螂子样!! (乙):嘿嘿。吹吹牛b不照么?你爸可会用外语骂人该? (甲):当然老!象什么来!靠老。

我忘掉老。好象是什么什么客油! (乙):瓤屎!是发棵油。

唉。你这孩记性真差!! (甲):呵呵。

就是滴!! - ------ 知道是哪话吗? 非常有地方特色吧!! 蚌埠人说人讲话太罗嗦好说“别徐了。!” 说一个男的怪老B的好说“我滴孩来。

无浪神。!” 说一个男的打女的好说“日来得。

又一个六椰子。!” 说一个男的或女的怪老B的也好说“你看你爹六得该。

!” “吹牛”不叫“吹牛”,叫“你哈吧!” 过年我回家,晚上吃饭,俺妈问我晚上吃点什么。 我说随便买点馍吧,我妈说了一句话我,我笑了半天。

;那就买3个钢铁子吧。 蚌埠好吃的东西 要是说蚌埠好吃有特色的,当知无愧的应该是:只要是蚌埠人都该吃过的和知道的。

烧饼夹哩鸡。你们讲可是滴。

下面只能讲是几处小吃地方。 1。

东大的烧烤和胖子烧烤 2。大楼后面的张玉炸牛肉、鸡翅 3。

张公山蓝宝石对面的炸鸡肫 4。十三香蚂虾 5。

裕华下面的牛肉米线 6。休闲小站的麻辣肉丝面、珍珠奶茶 7。

蚌埠的麻辣汤好吃滴一比掉糟! 干扣。

当年的面条街。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