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阿里山的诗句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描写秋天的诗:《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描写秋天的词:《苏幕遮》【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年代:唐作者:李峤作品:风内容: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裷了,还驮著斜阳回去。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一九二三年)《鸽子》 胡适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一九一八年)《秋晨》 于赓虞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一九三四年)《沪杭车中》 徐志摩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一九二八年)《私语》 徐志摩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一颗憔悴的秋柳里,一条怯懦的秋枝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秋月呀》 徐志摩秋月呀!谁禁得起银指尖儿浪漫地搔爬呵!不信但看那一海的轻涛,可不是禁不住它玉指的抚摩,在那里低徊饮泣呢!就是那:无聊的云烟,秋月的美满,熏暖了飘心冷眼,也清冷地穿上了轻缟的衣裳,来参与这美满的婚姻和丧礼。 (一九二二年十月六日)《秋月》 徐志摩一样是月色,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云堆里升起——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它展开在道路上,它飘闪在水面上,它沉浸在水草盘结得如同忧愁般的水底;它睥睨在古城的雉堞上,万千的城砖在它的清亮中呼吸,它抚摸着错落在城厢外内的墓墟,在宿鸟的继续的呼声里,想见新旧的鬼,也和我们似的相依偎的站着,眼珠放着光,咀嚼着彻骨的阴凉:银色的缠绵的诗情如同水面的星磷,在露盈盈的空中飞舞。 听那四野的吟声——永恒的卑微的谐和,悲哀揉和着欢畅,怨仇与恩爱,晦冥交抱着火电,在这幽绝的秋夜与秋野的苍茫中,“解化”的伟大在一切纤微的深处展开了婴儿的微笑!(一九三0年十月)《秋天的梦》 戴望舒迢遥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一九三一年一月)《霜花》 戴望舒九月的霜花,十月的霜花,雾的娇女,开到我鬓边来。装点着秋叶,你装点了单调的死,雾的娇女,来替我簪你素艳的花。 你还有珍珠的眼泪吗?太阳已不复重燃死灰了。我静观我鬓丝的零落。 2.描写阿里山自然风光的语段中新网6月27日电 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28日启动,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阿里山、日月潭之外,台湾地区22个县市的自然山水,景色都有美丽诱人之处。 最美阿里山在盛夏 观日出、赏云海美不胜收 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市东面嘉义县境内,毗邻台湾最高峰玉山。赴台个人游6月启动,正值盛夏,而体验阿里山美景正是夏天最特别。 拥有日出、云海、晚霞、神木及铁道等奇景的阿里山,海拔约2200米,终年凉爽舒适,夏季白天平均温度约20度、夜晚约16度左右、凌晨观日山时约14度,气温适中宜人。除了赏日外,现在园区内射干菖蒲、黄花着生杜鹃现正盛开,美不胜收。 此外,阿里山也是台湾地区樱花最美的地方,春季赴阿里山观赏樱花也是不错的选择。据了解,阿里山景区内仅是从日本传来的染井吉野樱就多达1900多株,像是阿里山派出所、阿里山宾馆、沼平车站及沿线、贵宾馆、木兰园、林务局招待馆、三代木等处,都可以欣赏染井吉野樱花海如雪的踪影,3月中开始绽放、3月底进入盛开期的染井吉野樱,可说是阿里山樱花季最美丽的主角。 高山地区湿冷多雾,使花瓣呈淡雪色、花心粉红的染井吉野樱看起来像是一层层晕染在山头的雪白云海,当山间微风掠过,迎面扑来如雪花般轻柔的樱花雨,弱不禁风的姿态让人觉得凄美的怅然。但若是天气晴朗的午后,黄昏前夕阳的光晕照射在樱花上,平常看起来脆弱嫩白的花瓣彷佛吸取了阳光精华,变成极为娇艳的粉红色,完全是截然不同两种花颜,令人惊诧。 另外,为了再创阿里山旅游高峰,阿里山园区管理部门还规划了“阿里山新八景”,包括塔山奇岩、小笠原山、水山巨木、二十八号巨木、阿里山神木遗迹、慈云观景、神怡流瀑、香林拱桥,也很值得游客上山体会。 “台湾三峡”太鲁阁大峡谷 台湾三峡太鲁阁大峡谷位于台湾东部花莲县西北,以峡谷及山岳为主要地形特色,峡谷地形以立雾溪最具代表性。 百万年来,丰沛的立雾溪水从海拔3000多米的合欢山急流而下,不断向下侵蚀。水流切割使得峡谷越来越深,形成了今天垂直陡立的U型大峡谷,最深处达百米。 站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的公路边往下看,深不见底。其中最险峻的大峡谷有三段,人称“台湾三峡”。 太鲁阁源自台湾岛内少数民族泰雅语“鲁阁”,原意是桶的意思。这里地势险要,古时曾为战场,随处可见石头碉堡,易守难攻,好似铁桶一般。 太鲁峡谷中一个壮观景点是“虎口一线天”。断崖紧接着残壁,人在峡中,只见三面崖壁,仰首只见谷天一线。 由于峡谷断裂线毫无规则,险崖犬牙交错,左转右旋,钻进岩腹的隧洞一个接着一个,如同进入地道中的迷宫,这是太鲁阁峡谷中的一大奇观。 搭乘“山谷的微笑” 体验台湾山水佳胜日月潭 日月潭是大陆民众普遍耳熟能详的台湾美景之一,日月潭位于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是台湾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 湖面海拔760米,面积约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0米,湖周长约35公里。 被青山环绕的日月潭,是台湾闻名遐迩的山水佳胜,景致迷人。 湖中的小岛拉鲁岛是台湾原住民的圣地,以此为界,因北半部潭形如太阳,南半部潭形如月亮故名为日月潭。澄清的潭水衬着圆山的轻袅烟雾,加上潭面小舟激起的阵阵涟漪,交织出古典诗画的意境。 相较于一般的乘船游览日月潭,改搭乘缆车或将领略别样的日月潭美景。有服务于日月潭缆车12年的技师表示,这套缆车系统从九族搭乘时,首先会先感受到一阵宛如云霄飞车的视觉刺激感受,原来是两个塔柱之间的43度高倾角,让游客惊叫连连,而这个43度的高倾角,已经接近缆车最大倾角45度的极限。 接着缆车上升到达海拔1044米高的卜吉山时,会跨越一段宽786米的山谷,缆索在空中画出一抹漂亮的弧线,因此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山谷的微笑”,在此游客可以鸟瞰整个湖面,看着波光四射的美景,享受高海拔的沁凉时光。 台湾第一高峰——玉山 玉山公园以山为名,因山而峻秀,范围内含括全台三分之一的名山。 有傲视东北亚的玉山,中央山脉之最的秀姑峦山,十峻之尊的玉山东峰,南台首岳的关山及东台第一霸的新康山等。这些山高低有别,形容互异,却又各擅胜场,全是登山者之最爱。 玉山山块因欧亚、菲律宾板块相挤撞而高隆,主棱脉略呈十字形,南北长而东西短,十字之交点即为玉山主峰,海拔3952米。从西南向眺,玉山尖峭峥嵘;由东北向观,则雍容华贵;帝王之相,名实相符,不失第一风范。 衬显主峰者为东、南、西、北诸峰。 东峰高3869米,北壁陡立千仞,望之俨然,因而被 尊为十峻之首。 南峰山顶尖锐,为黑色页岩所构成,远望嵯峨突兀,狰狞可怖,险峻可比美东 峰。西山林木森森,虽列为百岳,但宜亲易近;当夕日西斜,云环雾绕之时,颇能让人遗世忘忧。 北峰棱长而缓,山顶双头并立,望如驼峰。 延绵玉山山块东边的是中央山脉,包含登山界惯称的南二段及南一段的北端。 北起马博拉斯山,南迄关山,群峰迤逦数十公里,瑰丽壮阔,纵横其上,阔心怡神。 花东纵谷——最壮丽的飞瀑奇观 花东纵谷是指台湾岛内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之间的狭长谷地,因地处欧亚大陆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碰撞的。 3.描写阿里山的一处景物,300字左右.可供参考的景物有:姐妹潭,原【1】姐妹潭 {1}阿里山的姐妹潭有个爱情传说:大凡风景名胜,总有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 据说,很久以前,有姐妹俩同时爱上了一个男子,但彼此又不忍心横刀夺爱。于是姐妹情、男女情折磨着她们。 最后不能从痛苦中解脱的她们,只好带着莫名的抑郁和悲伤将自己花季的生命交托给潭水,双双以死殉情。 这两姐妹的痴情,固然可悲。 但这个爱情故事,却赋予两潭小水以凄美的灵魂,撩人情思,令到此一游的人们无不浮想联翩,唏嘘叹息! 阿里山的“姐妹潭”分为姐潭和妹潭,两个比邻小湖,水并不深,但绿幽幽的凝然不动。水面不时需飘过几缕不易觉察的山岚,但一霎时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好象被水下什么精灵摄去了似的,显得神秘兮兮,这两个小湖本来是林中很不起眼的两泓水,但它们却隐含着一个悲壮凄绝的爱情故事。 {2}很久很久以前,在阿里山上的大森林里,散居著四十八个社。 有个酋长,他有两个女儿∶姐姐名叫阿娃娜,妹妹名叫阿娃嘉。 姐妹俩长得十分俊俏,社民们都称她们为阿里山公主。 住在阿里山的另一个酋长,他生有一个儿子,名叫莫古鲁。 莫古鲁生性残忍而凶暴、经常四出打猎,杀害他社社民。 因此,大家都叫他为“阿里山之熊”。 有一次,莫古鲁去打猎,看见几个姑娘正在平地上唱歌跳舞,他就朝姑娘们走过去。姑娘们一看莫古鲁走过来,吓得纷纷逃跑了。 只有阿娃娜和阿娃嘉两人,没有逃。她们对莫古鲁说∶“请你赶快走开!不要在这儿扰乱我们跳舞!” 莫古鲁听了,拉下脸说∶“你们是什麽人?竟敢要我走∶难道你们不知道我是阿里山之熊吗? ” 阿娃娜、阿娃嘉听了,不再理睬他,就一起回家了。 莫古鲁看著阿娃娜阿娃嘉走了,自言自语道∶“等著,看我的厉害吧。”过了几天,莫古鲁派人找到阿娃娜家对他父亲说∶“现在山神经常动气,年成不好,猎获不多。 我们要用一百个人头来祭山神。你们社请自动献出五十个人头来。 不然的话,山神就会用天火来烧掉你们的房屋和财,最后还把男女老幼杀光。 ” 这个消息惊动了阿娃娜全社的社民。 他们十分著急,但谁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 阿娃娜和阿娃嘉两人听了,又气又恨,她们晓得这是莫古鲁想出的坏主意。 为了挽救社民,她俩下了决心,一块到森林空地上,跪著向天神祷告∶“天神啊!求求你保护我们善良的社民吧。 我们姐妹两人,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 她们的祈求,感动了天神。天神把她俩哭出来的泪水,变成了两口很大的水潭。 潭与潭之间还相连著,挡住了莫古鲁他们进攻村社的道路。 过了不久,莫古鲁带著几个凶恶的社丁。 持枪执箭,杀气腾腾地走来。快要到阿娃娜村社时,忽然发现前面冒出两个大水潭,挡住了他们走路。 正当莫古鲁感到奇怪时,猛然看见阿娃娜和阿娃嘉姐妹俩站在水潭中。 阿娃娜对著莫古鲁说∶“你假借山神的名义。 杀人抢劫,做尽了坏事,现在又要来杀害我们的社民。天神一定会处罚你们的。” 可是,莫古鲁一点都不怕,立即令社丁游水过来捉阿娃娜姐妹。 当社丁们游到水潭中间的时候。 忽然天暗了下来,跟著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阵狂风过去,倾盆大雨照头照脑地泼了下来。这时候,潭中掀起三尺多高的巨浪,汹涌而来,社丁看到水势越来越大,赶快往回游去,没命地朝自己的村社逃跑。 莫古鲁站在岸边,霎时工夫就被巨浪卷进水里去了。阿娃娜姐妹也被大水淹没了。 后来,住在阿里山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姐妹,就把这两个相连的水潭叫做“姐妹潭”。 {3}说明:高度有30多米,出口是一个不足1米方圆,水深1米的岩石碗,水从岩石碗翻转跌入瀑布下潭内 介绍: 京都第一瀑景区姐妹潭,由此溪前进半华里到第三个瀑布,高度有30多米,出口是一个不足1米方圆,水深1米的岩石碗,水从岩石碗翻转跌入瀑布下潭内,潭水很深,清澈透底,地势惊险,幽静绝妙,是罕见的一景 【2】原始森林或神木 {1}神木:凡是到阿里山的游客,都要亲眼看看“阿里山神木”的雄姿。 在阿里山主峰的神木车站东侧,耸立着一棵高凌云霄的大树,树身略倾侧,主干已折断,但树梢的分枝却苍翠碧绿,树高52米左右,树围约23米,需十几人才能合抱。据推算它已有3000多年高龄,约生于周公摄政时代,故被称为“周公桧”,是亚洲树王,仅次于美洲的巨极“世界爷”。 在周公桧的东南方有一棵奇异有趣的“三代木”。三代木同一根株,能枯而后荣,重复长出祖孙三代的树木,是造化的神奇安排。 如今第一、二代的前身均已枯老横颓,第三代却仍然欣欣向荣。 【3】文章 {1}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弱向东海。 全岛总面积为35989。76平方公理,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其中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岛、赤尾屿、兰屿、火烧岛和其他附属岛屿共88个,为中国的“多岛之省”。 台湾本岛南北长而东西狭。南北最长达394公里、东西最宽为144公里,呈纺锤形。 台湾海峡,长约300公里,宽不足200公里,最狭处位于福建省平潭岛与台湾新竹市之间,为130公里。 天气晴朗时,站在大陆的海边,可以隐约看见澎湖列岛上的烟火和台湾高山上的云雾。 台湾海峡为中国南北方之。 4.阿里山纪行句子赏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此人生可谓快哉!尤其在现代社会,背起行囊去远游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而旅游的目的地也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空间。锦绣中华、缤纷世界……倘若有兴致,就拿起笔记下自己的行程,将多一份美好的回忆在心头!《阿里山纪行》就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于1997年畅游阿里山之后所写的一篇佳作。此文为我们展示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读之难忘。其写作上也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就让我们做一梳理吧。 构思精妙之美。 本文的谋篇布局是颇具匠心的,作者进行了仔细地修润,正如他自己在《我写〈阿里山纪行〉》中所讲“整个文章的毛胚出来了,然后便是细作琢磨、反复修改、润色。”“在篇章结构上,力图向精致化、精巧型的方向发展。”他的目标也的确实现了。 一首《高山青》风靡大陆各地。此歌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红线。开篇在宴席上轻轻的歌声里,不仅两岸学者的心融合在了一起,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然后主体部分围绕这一点精妙细绘,以游踪为线索,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完整地把整个阿里山的风景记录了下来,使得我们能窥见它的全貌,真正领略阿里山如画的美景。从进山时林海的幽深、森林小火车的古典神韵到进入深山之后的清澈的潭水、静谧的林区、通幽的曲径、无边的森林、壮观的神木……处处如画。最后一段,仍用《高山青》来终结,再次强调“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一线穿珠,妙不可言。以歌开头,用歌结束,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全文三大部分,清晰明了,又无故意划分之嫌疑,乍看不觉,读后方悟。 凤头豹尾之美。 这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不只是首尾呼应,而且各有千秋,恰合古人所讲之“凤头豹尾”说。 第一段就像百鸟之王凤凰的头——卓而不群。起笔平淡,由一次宴席中的一句话始,落到一首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歌上面,以悠扬的旋律开启下文。引用宛若天成,不着痕迹。最后一段就是豹尾——短促有力,有戛然而止之美,有回味无穷之韵。它由下山路上不知名的谁哼起的《高山青》的旋律看似无意地回应开头,同时又宕开一笔,写到没有看到“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使文章平添了几分情趣,波澜顿生。再回过头来归结全文“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的主旨,仅此一句,结束全文,留下无尽遐想。 过渡巧妙之美。 文章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按照游踪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依次写下来。但是他不仅避免了叫人生厌的流水帐式的写法,而且通过巧妙的过渡手法,在时间的推移里,让内容逐层深入,令结构摇曳生姿。 文中,第二段,“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是第一个推进文势的句子,由此作者开始了他的阿里山之旅。“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接着第二个推进文势的句子出现了。“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文章内容进一步加深,并且展开了下面的一系列美丽画卷,直到神木出现。借助于它们,文章便呈现出层层推进之势,有一种多姿多彩的感觉。 点面结合之美。 阿里山是18座山的总称,光森林区就囊括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四带,其美景层出不穷。而作者是怎么展示一个完整的阿里山的呢?点面结合的写法功不可没。 有面——莽莽林海、浓稠云雾,幽深之极,有点——坐在小火车上进山的独特感受;有面——满眼森林,静谧的世界,禅的世界,有点——神木,阿里山的标志、灵魂—……作者在移步换景的描写了各个景点的特征后,把这些汇总起来,就出来了整个阿里山的特征:幽深、宁静、清凉、神奇,展示了祖国河山的无限美好。 语言典雅之美。 作者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这一点在文中有充分的体现。那典雅的语言之美真可谓“掷地作金石声”。 例如:“亭午时分”出自郦道元的《三峡》,“入云深出亦沾衣”出自唐诗张旭的《山中留客》,“峰回路转”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诸如此类的语句很多,他游刃有余地把自己的积淀发挥得淋漓尽致。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读者有更多的收获,得到更多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