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绘金陵景色诗句《金陵图》【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2.《金陵怀古六首》 【宋】周文璞 孙伯陵头水最悲,蒋侯庙下月来迟。 夜深行客心惊恐,猿挂晋朝枫树枝。 3.《初至金陵》 【宋】苏辙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 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 4.《金陵览古·阿育王塔》 【唐】朱存 窣堵凝然镇梵宫,举头层级在云中。 金棺舍利藏可处,铎绕危檐声撼风。 5.《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2.描写“繁华夜景”的诗句有哪些《送郑尚书出镇南海》 年代: 唐 作者: 张籍 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班行争路送,恩赐并时来。 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 画角天边月,寒关岭上梅。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 《送人游吴》 年代: 唐 作者: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泊秦淮》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宿扬州》 年代: 唐 作者: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嘹唳塞鸿经楚泽, 浅深红树见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夜看扬州市》 年代: 唐 作者: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3.描写南京景色的古诗金陵晚望朝代:唐代作者:高蟾原文: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怀古朝代:宋代作者:王珪原文: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金陵怀古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金陵三首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东逝与沧波。 4.有关南京景物诗句大杂烩]» 南京诗词情话 过了南北朝时期, 就是隋了. 大约是因为北方统治者害怕南方有这么一个隔着天险长江的据点, 就故意打压南京. 从此隋唐两代南京就荒废了,? 隋唐时期江南取而代之的就是扬州了(当然扬州在地理上是江北), 扬州兴而金陵没, 从下面杜牧这首诗就可以看出: 杜牧路过南京,“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所以怀念旧游老友韩绰,因而写下了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所以唐代的诗人到了南京, 多数只有伤怀吊古的份了. 比如杜牧的这首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是南朝时陈后主作的一首词, 大约被人谱了曲, 然后就变成了靡靡之音, 亡国之曲. 很奇怪, 救国的歌曲大家都听过, 比如义勇军进行曲, 大刀曲等等, 亡国的歌曲谁有听过是什么样子的么? 估计是地球人都没听过的天籁之音吧. 自从这首泊秦淮之后, 秦淮河的确也在明清的时候重新焕起靡靡生机, 即使是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牧杜, 如果生在明清, 也一定会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不会说什么“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 而是不爱扬州名妓改爱南京美女了吧. 杜牧的这首江南春倒是欢快一些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有一个姓萧的皇帝喜欢出家, 一共出了三次家, 每次都是大臣从寺里面把他赎回来. 也就是这个叫萧衍的梁武帝时期, 有一个大法师在南京的某个地方说法, 讲到兴高采烈处忽然落花如雨, 从此这个地方被叫做雨花台. 这四百八十座寺庙, 等到杜牧去看的时候, 已经没有多少了. 这首杜牧的清明, 有人据宋初史书考证杏花村在南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刘禹锡也写过一些南京怀古的小诗. 如这首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个乌衣巷, 当年南朝的时候发生过画龙点睛的故事. 朱雀桥乌衣巷这两个地方现在还在, 就在夫子庙的附近. 其实呢, 现在你去朱雀桥乌衣巷, 应该反过来说才对, ‘朱雀桥边夕阳斜,乌衣巷口野草花’. 朱雀桥边看夕阳是不错的, 但绝对没有花花草草, 乌衣巷口倒是被放上了不少盆栽的花草, 但被别的房屋挡住应该看不到夕阳的. 刘禹锡的另一首有关南京的诗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李白在南京写过五十多首诗, 大多数都是平平之作了, 有两首比较有名.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个白鹭洲公园, 离我的中学比较近, 所以去玩的机会比较多. 中学里同年级的一个同学在这个白鹭洲救起来一个小孩, 比较的风光. 李白的这句 ‘二水中分白鹭洲’ 有的本子里写作 ‘一水中分白鹭洲’, 倒底哪个对呢? 按照我所见到的白鹭洲的样子, 是二水中分对一些, 因为现在的白鹭洲是两道水围起来的中间形成的小岛, 而不是一个水把一个洲劈成两半个. 不过这个凤凰台, 南京人从来没有见过长什么样. 遗址应该有吧? 我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李白的另一首,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王昌龄有一首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个芙蓉楼是在镇江, 和南京有关系么? 有一些关系. 这个夜入吴, 大约就是乘夜到镇江的意思, 那么是从什么地方夜入吴的呢, 大约就是从南京连夜赶到镇江. 王昌龄为江宁(南京)丞,送友人辛渐北上洛阳,连夜由镇江乘船渡江。 唐末的关于南京的绝唱是韦庄作的一首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依然是感伤之作. 这个台城, 是玄武湖旁的一段城墙, 当年好像是宫城的城墙吧, 就是保护皇帝住的地方的城墙. 我高中时和一个同学逃票上去过. 也不是逃票, 而是进去时没人看门. 不过在上面看到管理员抓到四个爬城墙上来的小学生叫他们补票. 到现在, 玄武湖旁依然是柳树环湖, 十里长堤的景像, 看来当年韦庄到的确是台城没有错. 好一个无情最是台城柳,其实最有情的应该就是台城柳了,过去了这么上千年, 物是人非但那些柳树还立在那里, 难道不是最有情的么, 不然怎么会有 ‘海枯石烂, 此志不渝’的说法, 还有这句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参考资料:。 5.描写夫子庙诗句1、唐·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白话释义: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都比不上她。 2、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白话释义: 春风吹拂柳絮满店飘酒香,吴姬捧出美酒请客人品尝。金陵的朋友们纷纷来相送,主客畅饮频频举杯共尽觞。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3、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白话释义: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4、南宋·陆游《登赏心亭》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白话释义: 八年陕川生涯匆匆过了,顺流而东我的兴致特好。穿过急流滚滚黄牛峡谷,乘着酒兴来游白鹭洲岛。远眺瓜步雨云黯黯,回看金陵落叶萧萧。心中无限忧时意,欲语迁都不觉涕泪先掉。 5、唐·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白话释义: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6.李白写的关于金陵的诗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 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上头。 」掷笔而去。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也是因为感慨时事而作,无意与崔颢争胜。 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到皇帝重用。 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引出全诗,因为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做为祥瑞的象征。 李白眼看安禄山危害唐室,想念昔时凤凰鸟憩息凤凰台的传说,而今凤凰鸟不再来,只有江水依旧向东流。 金陵为三国时孙权建都之地,晋朝永嘉之乱,晋室南渡之后也建都于凤凰台所在地金陵城的东南,李白在台上想象当年吴宫的繁华景象,以及晋代那些达官贵人曾有过的风光事迹,如今都隐于幽径,成为古丘。 一个朝代弱了、亡了,马上有另一个朝代兴起,唐代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也成了过去,安史之乱起,唐室岌岌可危,怎不令李白忧心?站在台上,看到远处的三山及白鹭洲,而长安城呢?李白最后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在诗词里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比喻君主。 浮云蔽白日是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向君王进谗言陷害贤臣,使忠臣没有机会向皇帝进谏言。下句「长安不见使人愁」,指李白感叹自己被放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忧愁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到长安,或者说,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为长安城忧伤。 这个比喻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相传晋明帝小时候坐在晋元帝膝上,元帝问他,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答说长安近太阳远,因为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元帝为他的聪明高兴,第二天便当着群臣面前再问明帝同样的问题,没想到明帝却答说,太阳近,长安远,因为抬起头来见得到太阳,却见不到长安。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 与唐代因为安使之乱而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的情况很类似,因此李白诗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茺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李白写这首诗纯粹是由怀古而引发怀君之思,加以感伤自己因遭小人谗言所害而被贬谪,登上凤凰台,望不见长安,一时触景伤情而写下这首诗,并没有与崔颢争胜之意,两人争胜之说全是后人附会的。 而前面所举打油诗的由来,是因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又赦回,路过江夏,曾写过一首〈江夏赠韦南陵冰〉诗说:「我且为君捶谇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李白因心情忧愁郁闷,故意写这种豪快语,以解心中不平之气。后来又写一首〈醉后答了十八〉诗,以对应捶碎黄鹤楼诗说:「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为自己前首诗的狂放自我解嘲,本来只是文人的游戏文章,没想到唐末五代时有位禅僧经过黄鹤楼,便摘取李白这两首诗的句子写成这首:「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旁边有一同来游玩的僧人也题了一句:「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转风流。 」另外一位僧人又加一句:「酒逢知己,艺压当行。」而使得后人误以为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诗是与崔颢的〈黄鹤楼〉诗争意气、争长短,并留下这首有趣的打油诗。 事实上全是后人穿凿附会的。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 7.秦淮河夜景的诗句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 登 凤 凰 台 杨万里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 游 赏 心 亭 王 圭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金 陵 晚 眺 傅若金 金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 白日余孤塔,青山见六朝. 燕迷花底巷,鸦散柳阴桥. 城下秦淮水,平平自落潮.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