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无字碑的诗句

1.有关无字碑诗句

1、《黄陵庙》

年代: 唐 作者: 李群玉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容华自俨然。野庙向江春寂寂,

古碑无字草芊芊。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断隔湘川。

2、《屈原庙》

年代: 唐 作者: 崔涂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3、《挽族叔父》

年代: 宋 作者: 陈傅良

我怀终古恨,不及奉觞时。

满眼看诸弟,何心赋此诗。

牛羊来蛰蛰,丘墓去累累。

亦有千钟养,曾无一字碑。

4、《黄陵题咏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李壁

小哀洲北渚云边,二女明装共俨然。

野庙向江空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东风近墓吹芳芷,落日深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凝黛隔湘川。

5、《三仙祠》

年代: 宋 作者: 杨佐

胜迹传来不记年,昔闻尝驻汉神仙。

碑因藓蚀无完字,址为藤迷失旧阡。

岩屋镫悬松外月,石炉香散竹间烟。

翻思谷穗遗人日,陈迹寥寥一惘然。

2.有关无字碑诗句

1、《黄陵庙》 年代: 唐 作者: 李群玉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容华自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 古碑无字草芊芊。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断隔湘川。 2、《屈原庙》 年代: 唐 作者: 崔涂 谗胜祸难防,沈冤信可伤。

本图安楚国,不是怨怀王。 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独醒人尚笑,谁与奠椒浆? 3、《挽族叔父》 年代: 宋 作者: 陈傅良 我怀终古恨,不及奉觞时。 满眼看诸弟,何心赋此诗。

牛羊来蛰蛰,丘墓去累累。 亦有千钟养,曾无一字碑。

4、《黄陵题咏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李壁 小哀洲北渚云边,二女明装共俨然。 野庙向江空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东风近墓吹芳芷,落日深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凝黛隔湘川。

5、《三仙祠》 年代: 宋 作者: 杨佐 胜迹传来不记年,昔闻尝驻汉神仙。 碑因藓蚀无完字,址为藤迷失旧阡。

岩屋镫悬松外月,石炉香散竹间烟。 翻思谷穗遗人日,陈迹寥寥一惘然。

3.给武则天的无字碑题词

乾陵“无字碑”,也称丰碑,是为女皇武则天立的一块巨大的无字石碑。

它与西侧唐高宗的述圣纪碑相对应。历代对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有不同的说法,或许较为合理的解释是,这“无字碑”是按武则天本人的临终遗言而立的,其意无非是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这充分展示了她博大的帝王胸怀与气魄。

因为她临终前已经历了被逼退位,早已预见到她身后将面临的无休止的荣辱毁誉的风风雨雨…… 但是现在的无字碑上却有密密麻麻的字迹,这又是为什么呢? 无字碑当初确实没有刻字。如今我们看到的字是宋以后的游人刻上去的。

据统计,从宋到明,共有39人刻了42节文字,正面32节,背面10节,其内容除了金朝人关于修复乾陵的一节外,其余皆为历代官宦游乾陵的记游文字和历代文人写的吊古抒怀诗词。 乾陵无字碑题词最早为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谷正叔题的记游文字,原文是:“开封王谷正叔,按行边部南还京兆,道经奉天,同邑尉李定应之恭拜乾陵时,男仅从行。

崇宁癸末季冬初八日题。” 类似题词还有五段,均为宋人所刻。

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三月,宋京还题有一首五言律诗: 千山头角缩,万木爪牙深。 有客能占气,无人解摸金。

难名帝尧德,易卜汉文心。 慷慨松风外,停车聊一吟。

金朝时期,从天会年间(公元1134年)到正大元年(公元1224)共有四段题词。其中最重要的就数下文要介绍的都统经略郎君主持修复乾陵的那段文字了。

明代题词、题诗数量最多,内容也不仅仅限于拜谒、凭吊、记游,还有许多至今读来依然不乏真知灼见和艺术魅力的咏古抒怀诗词。如明嘉靖年(公元1525年)进士王尚炯送杨遂阉还朝过乾陵时所作的一首词: 无字碑,谁立竖?李兮唐,周兮武。

千秋冤结一抔土,唐家余子不足数,于阗此意晦终古。 这首词嘲弄了太宗以后唐代诸帝的昏庸无能:又透露出了作者对无字碑石料来于何处的猜想。

无字碑正面约两米处,有明嘉靖年(公元1527年)丁亥二月四日四山题的一首诗: 突突孤孤插太清,行人遥指是乾陵。 则天虐炎今何在?殿台焚烧石兽崩, 乾陵松柏遭兵燹,满野牛羊春草齐。

唯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 可惜这段文字隽秀、内容深刻的题诗前些年几乎被密密麻麻的现代游人题的“到此一游”之类字迹所湮没覆盖,实在有碍观瞻,有关部门不得不铲除磨掉了! 巍巍无字碑上,历经宋、金、元、明、清各代,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杨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

说得形象一点,它的确称得上是一部跨朝代的石质巨书。这也可能正符合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武则天这位祖籍山西文水,生于四川利州(今广元市),并在利州度过她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本名不详,14岁入后宫为才人(正五品),唐太宗赐名媚,人称“武媚娘”。

太宗死后,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封存为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多次周旋于后宫,年纪26岁。

武则天善谋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27岁才产下长女,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把女儿给送走了,书里的原话是“送到日本”。

高宗大怒,于是把王皇后贬为庶人。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

上元元年(674年),与高宗并称“天皇”“天后”。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

嗣圣元年(684年),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载初元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上尊号“圣神皇帝”。

当朝期间,贬逐老臣,任用酷吏,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等人,少数被贬逐,多数遭诛杀。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因此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政绩辉煌,国威大振。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 、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去世,谥大圣则天皇帝。

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亚圣皇后”等。后世通常称武氏为“武则天” 公元705 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皇太后”。

同年冬,武氏死,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李白把武则天列为唐朝“七圣”之一。

武则天死后,立“无字碑”,自秦汉以来,帝王将相无不希望死后能树碑立传,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女皇帝的石碑却没有刻一个字。其说法有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武则天的亲信:多数是武家族的人和相关人。

4.描写中山陵的诗词

挺拔的苍松翠柏

在中山陵大道两边,

象威武的士兵守着陵园。

抬头望一级级阶梯,

述说先生革命道路坎坷多艰。

踏上永固的392级石阶,

一步步向上仰望先生碑亭,

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凝视先生的无字碑,

瞻仰先生慈祥的铜像,

天下无处不见墓志铭,

可先生留存千古的是无字碑。

唯有“天下为公”眧示众人,

丰功伟绩寥寥文字难表详尽。

先生领导推翻帝制,

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千古遗训: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碑上无字胜有字,

恩泽铭刻人民心,

世人敬仰。

5.关于武则天无字碑的介绍有哪些

在今陕西省,有个小小的乾县,位于距离西安市西北的80公里处c 乾县非常有名,因为在其西北处的梁山上,有一座气势宏伟的乾陵。

乾陵,是中国两个朝代的帝王合葬的坟墓,同时,这两个帝王还 是夫妻关系。这不仅在中国,即使是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在这座乾陵中,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后,这位皇后,也就 是中国历代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了大约23年的时间才修建好。

在 乾陵的东西两侧,有两块墓碑分别立着。立在西面的石碑是“述圣纪碑”,碑高约有7。

5米、宽186米左右,石碑的顶上一级是庑 殿式的顶盖,中间的碑身分为五节。所以,“述圣纪碑”又被称为“七节碑”。

“述圣纪碑”上面的碑文是由武则天撰文的,内容大致是歌颂唐高 宗李治的生前业绩,文治武功。经过千余年的风化腐蚀,现在仅存可辨的,也只有1700多字了。

与“述圣纪碑”遥相呼应,东面就是“无字碑”。也由此有人断 定,这块“无字碑”应该是武则天的墓碑。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