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对统治者不满和愤慨的诗句州桥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王安石《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范成大《州桥》 范成大《州桥》诗题下原注,对州桥的位置作了准确描述:州桥,“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朱雀门,是汴京的正南门。宣德楼,宫城的正门楼。宋朝时,汴京就这一座州桥。王安石、范成大都在京城为官,对这座桥都很熟悉,他们的诗思也常常为这座桥所萦。正因此,他们能同样以此为题材进行写作。但很显然,两首诗题咏的切入口是不同的。王安石的《州桥》诗,作于他晚年退居金陵以后。王安石在位时,力主变法,遭到保守派强烈抵御,曾被迫两次罢相,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晚年退居金陵,心情压抑可想而知,这首《州桥》就作于这种背景之下。诗人写州桥,是从回想以前在京城时“州桥蹋(踏)月”这一角度入手的,因此,洋溢在诗中的是一种似淡实浓的对故地的难忘难舍的情意:“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在金陵听到钟山流水的声音,静中思昔,自然就忆起了在州桥时那岁月的峥嵘。范成大的《州桥》写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70)夏天,当时,汴京沦陷已40多年,诗人奉命出使金国,就一路所见所闻,写下了72首绝句,《州桥》是其中之一。诗人重踏故都,看到沦陷后的汴京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于是,便通过对汴京父老急切地盼望宋王朝早日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的描写,表达了广大沦陷区的人民强烈的爱国感情,对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统一流露出强烈的不满情绪:“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其感情何其浓烈! 2.形容政府的诗句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盏灯,手中一对擂鼓瓮金锤谁也惹不起,为头一条好汉;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是大隋朝的顶梁柱;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是以后瓦岗山头号猛将;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根熟铜棍,压盖武林; 第五杰:双镗无敌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镏金镗,英勇无比; 第六杰:南阳太守伍云召,跨下踏乌白雪马,掌中凤翅镏金镗,曾经大战过宇文成都; 第七杰:少保罗成,又叫罗神枪,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龙,掌中五钩神飞亮银枪!从没打过败仗,人称“常胜将军”; 第八杰:花刀大将魏文通,跨下花斑马,一把花刀是隋营数一数二的大将; 第九杰:靠山王杨林,胯下金睛兽,掌中一对囚龙双棒,老当益壮; 第十杰:银面韦托秦用,秦琼的干儿子,胯下赤炭火龙驹,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第十一杰:呼罗国王,胯下青鬃马,掌中单锤,乃突厥第一战将; 第十二杰:四宝大将尚师徒,胯下宝马呼雷豹,掌中乌龙提泸枪,山马关大帅; 第十三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秦琼秦叔宝,跨下一匹黄骠马,掌中一对虎头锫棱金装锏,擅使一把虎头造金枪,是本套书的书胆! 第十四杰:皂袍大将尉迟恭,武艺和秦琼不分上下,胯下一匹乌骓马,掌中单鞭,擅使丈八蛇矛枪; 第十五杰:赤发灵官单雄信,单二员外,江湖总瓢把子,胯下枣红马,掌中一把金钉枣阳槊,是未来瓦岗五虎上将的头一员; 第十六杰:银枪将苏定芳,胯下银龙马,掌中亮银枪。连罗成都死在了他的手上;第十七杰:勇三郎王伯当,胯下黄斑马,掌中花枪,一上战场就玩命; 第十八杰: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马,掌中青龙郾月刀,真好比关公在世。 3.表达对统治者不满和愤慨的诗句有哪些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出处:陆游《书愤》 释义: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出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释义: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出处:李商隐《贾生》 释义: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4、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出处:杜甫《宿府》 释义: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5、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出处:杜甫《登岳阳楼》 释义: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4.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不满的诗句州桥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 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 ——王安石《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范成大《州桥》 范成大《州桥》诗题下原注,对州桥的位置作了准确描述:州桥,“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 朱雀门,是汴京的正南门。宣德楼,宫城的正门楼。 宋朝时,汴京就这一座州桥。王安石、范成大都在京城为官,对这座桥都很熟悉,他们的诗思也常常为这座桥所萦。 正因此,他们能同样以此为题材进行写作。但很显然,两首诗题咏的切入口是不同的。 王安石的《州桥》诗,作于他晚年退居金陵以后。王安石在位时,力主变法,遭到保守派强烈抵御,曾被迫两次罢相,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晚年退居金陵,心情压抑可想而知,这首《州桥》就作于这种背景之下。 诗人写州桥,是从回想以前在京城时“州桥蹋(踏)月”这一角度入手的,因此,洋溢在诗中的是一种似淡实浓的对故地的难忘难舍的情意:“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在金陵听到钟山流水的声音,静中思昔,自然就忆起了在州桥时那岁月的峥嵘。 范成大的《州桥》写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70)夏天,当时,汴京沦陷已40多年,诗人奉命出使金国,就一路所见所闻,写下了72首绝句,《州桥》是其中之一。诗人重踏故都,看到沦陷后的汴京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于是,便通过对汴京父老急切地盼望宋王朝早日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的描写,表达了广大沦陷区的人民强烈的爱国感情,对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统一流露出强烈的不满情绪:“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其感情何其浓烈。 5.表达对统治者不满和愤慨的诗句有哪些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出处:陆游《书愤》 释义:记得在瓜洲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出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释义: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出处:李商隐《贾生》 释义: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4、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出处:杜甫《宿府》 释义:我已忍受十年的飘零生活,把家安在这里不过勉强栖身。 5、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出处:杜甫《登岳阳楼》 释义: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6.表达杜甫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忧虑的诗句一、表达杜甫对统治者的不满的诗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满壑? 边廷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前年渝洲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赤县官曹拥才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二、表达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忧虑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 向使国不亡,焉为巨唐有。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闻道并州镇,尚书训士齐。 几时通蓟北?当日报关西。 7.描写对当时社会不满、恨世嫉俗、生不逢时的诗词1、社会不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恨世嫉俗 世人结交需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3、生不逢时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王勃)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1. 贪婪的人总是得寸进尺,永不满足。 2. 他做工作总爱挑肥拣瘦,引起了同事的不满。 3. 他曲解了领导的意思,嘴里不满地嘀咕了几句。 4. 小高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成绩,决心继续努力。 5. 不满的情绪在他的言语中流露出来。 6. 人们纷纷叫嚷着表达不满的情绪。 7. 同学们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决心继续努力。 8. 他对老师的批评流露出不满的情绪。 9. 他对老师的批评很不满,事后又对小芳进行打击报复。 10. 这边不满意,那边有意见,弄得我进退两难,不知如何是好了。 11. 这分明是指桑骂槐、含沙射影,藉机发泄不满情绪。 12. 他们仗势欺人,引起群众强烈的不满。 13. 广厦万间,这么优越的条件,你还不满足吗? 14. 他又有些坐立不定,对什么都感到莫名其妙的不满意。 15. 假使不满意的话,可以退货。 16. 今年全国粮食大丰收,各地农村无不满坑满谷。 17. 我拿着我不满意的卷子,心里像小兔子一样惴惴不安。 18. 他对我不满,开会时对我含沙射影,是我意料中的事。 19. 腐败者有如封豕长蛇,它们的欲壑是永远填不满的。 20. 对于这个结果的不满,大家差点弄得剑拔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