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赞美戏曲的诗句1.“你穿上凤冠霞衣,我将眉目掩去,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浓妆重彩的背后是张什么样的脸,华丽戏服里又缝着怎样的故事,生活里有的,故事中讲的,聚散离合,悲喜忧愁,酸甜苦辣,阴晴圆缺,统统搬上舞台,流淌成有声有色的历史,满足了多少平淡而不甘平庸的心。 2.《老残游记》里小玉唱绝四座、余音绕梁的境界,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成就,每个名角的成长都是一部血泪斑驳的书,大部头的书才成就这一亮相便惊艳四方的绝活儿。弦索胡琴伴奏下的婉转曲折,倾倒了爷孙几代,风靡了数个王朝。 这哪是人间音响,分明是域外天籁! 3.正如老歌适合于用黑胶唱片来收藏一样,戏曲还是要在舞台上发扬光大的。泛黄纸张上记载的文字只能作为案头文学,供文人赏玩;而再动听的呼吁,如果失去了鲜活的文化载体,也起不到拯救传统的作用。 若有心,请停下匆忙的步履,找一间戏院,品一壶香茗,和着古老的曲调,放松一回自己的身心吧。 4.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5.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6.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7.从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到流行歌手李纹的歌曲《刀马旦》;从台湾作家白先勇编导的青春版《牡丹亭》轰动半个中国,到叛逆小天王周杰伦捏着假嗓在《霍元甲》中唱京剧……不经意间,戏曲这种艺术形式正悄悄地浸染着我们的生活。 8.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一城一味,一城一曲,一城一个故事。煮一杯茶,西湖柳瘦;翻一本书,红楼春秋;听一出戏,最爱黄梅。 9.我不会唱戏,但我喜欢看着一个个角色包容着一切的悲欢离合,那些小情绪,在舞台上不断放大,可能现实生活中几秒的思绪,会演变成几分钟的演绎。人生里的相遇,本来就带着欢乐,在戏曲里就像是民歌的对答。 你看着它,就知道它有恒久的生命力。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0.戏曲毕竟不是生活,但正如于丹所说,她爱昆曲这种生活方式。在一出出戏目中,一段琴音就能挑起一缕情丝,佳节观灯也能观出那么多乐事。 戏曲本身就是一种品位,一种享受,很难得,荡涤了千年的时光,还有这样的艺术能让我们细细品尝。我喜欢经得住时间里荡涤的东西,更淳更深刻。 11.沉醉百年采茶调,衣襟总带黄梅香。诸君漫说登场好,曲部风流斗巧妆。 12.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13.“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14.水袖并不易运用得好。欠则暗淡无力,过则猛而无姿,只有理解了它,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才能做到出神入化,让心绪与水袖一同飘飞。 正如母亲教我儿时所做的那古老而又简单的游戏,需要那反反复复的重叠,周而复始的轮回,然后挥收自如,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 15.每当戏中的女子情到深处,牵挂便如水袖般若即若离;而悲到切处,恨,也在拂袖而去那一霎那间凝固。 那份深沉的情感,则在台上久久不息,令人荡气回肠。 姐姐又说,这古女子的心思就如同水袖一般含蓄,即使是郎情妾意难分难舍,那思思量量的心事也像是女子的纤纤玉手,总要被水袖层层叠叠地遮掩了去,哪怕是顾影自怜,抑或回眸一笑,也需水袖若有若无地涵盖着。 2.描写越剧的古诗词《咏越剧》尺调弦下哀婉情,起调拖腔意无穷。 江南灵秀出莺唱,啼笑喜怒成隽永。1、姜夔《暗香》(是这首吧,这个还没听呢,土豆的视频总打不开。)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2、白居易《春题湖上》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3、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4、凤求凰 琴歌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遨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何时见许兮,慰我旁徨,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使我沦亡。 5、陆游《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粤剧的精彩唱词剧中“再进沈园”有这样的佳句: 【长句二黄】 斜阳画角哀, 诗肠愁满载, 沈园非复旧池台; 红酥手,黄藤酒, 泪湿鲛绡人何在? 桃花落,闲池阁, 依然春去又春来, 梦断香销屈指算来四十载…… 粤剧《搜书院》第八场,当坐马的镇台催促乘轿的谢宝快走时,谢宝一段道白抑扬顿挫,也是十分精彩的: 镇台:不准歇息,休多开口!走! 谢宝:大人,人心肉造,他他非是马牛。 你骑的是畜生,我用的是人力, 人怎比得你那“禽兽”。天时未晚,何必耽忧。 剧中用语之妙,是用相关语形容镇台同属禽兽,而镇台懵然不知。 唐涤生的剧本,以曲词优美见长,注重典雅,他的代表作《帝女花》,内有不少佳句。 如第六场的“香夭”有: 长平宫主:(诗白)倚殿阴森奇树双, 周世显:(诗白)明珠万颗映花黄。 长平宫主:(诗白)如此断阳花烛夜, 周世显:(诗白)不须侍女伴身旁。 (令宫女退下白)下去! 以四句诗白,便把当时的悲惨环境、事件与人物心态勾划出,文字简洁,声韵铿锵,见得作者的深厚功力。 。 《搜书院》第五场有这样的七字佳句: 史恶贪官真堪叹, 刑清政简再见难; 附势越炎吾不惯, 卑躬屈膝太无颜。 我甘愿清茶和淡饭。 荣华富贵当等闲; 非是老夫牌性硬, 应留正气在人间。 从以上句子,不仅刻画出谢宝一身正气、不慕虚荣的崇高品德,而且很有性格化与文采,声韵悠扬。 或会有人疑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总不是七字句的,要每句话都说成七字,那岂不是有它的局限吗?是的,七字句确有它的局限性,问题在于我们要在局限里做文章。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均有它的局限,比如一出戏、一出电影不论它内容如何,而要控制在三个钟头左右与一百分钟时间完成,这个演出放映时间,本身亦是局限,那么便要求作者在局限性里能运用自如,看不出所受局限。 七字句的结构是:“二、二、三”,如:“吏恶——贪官——真可叹”。 三十年代“薜马争雄”,两人所唱戏曲、风格各异,前者追求文雅,后者讲究通俗,如薜觉先唱的《倦寻芳》: 懒步厌厌,悲怀历乱, 吴关路远,回首凄然。 唉!我报国未能挥利剑, 乞谋帷薄亦堪怜。 养花天,勤访艳, 多情燕,绕人前, 呢喃似向人指点, 苎罗村是美人村。 …… 马师曾唱的《宝鼎明珠》: (戏水鸳鸯)查真我,有桃花命, 那堪得配红颜, 系有喇,都系盲眼单眼舆盟鸟眼, 至配得我个衰人叹……。 4.描写唱戏的诗句戏子由 【宋】苏轼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従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旗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棰。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5.关于粤剧的作文粤剧,这块广东的瑰宝薪火相传四百载,如今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老一辈对于粤剧传承问题的忧虑始终是挥之不去的。 广东粤剧学校可以说是最出名的粤剧学校了,但是几年来粤剧学校的生源却出而问题,尽管学校一再地提高设备和老师的数量,一次又一次的优化,生源还是少了。而在我们四周的舞蹈学校却是间间爆满,生意是十分的红火。 粤剧和现代舞蹈艺术相比起来,大多数小孩还是会选舞蹈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现代舞蹈十分的流行,二是舞蹈较粤剧来说容易学,三是学生不了解粤剧这一门文化,还没意识到粤剧的传承的担子早已落到我们身上了,这样的种种原因构成越剧的衰落。 流行的街舞,芭蕾等国外物种被孩子们所热爱;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被众多父母视为无论花多少钱都要学的乐器;流行唱法,通俗唱法也在选秀赛的影响下热门了起来。但是人们的眼光从未关注集舞蹈、唱功于一身的粤剧。 正如人们都爱买日本的电子产品、德国的汽车,只有没什么的人才会以退一步的心态不甘心的买一部国产车。近来在广东粤剧学校报名的学生中有80%的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的粤西地区,在这所以粤剧为主的专业性综合学校中“好苗子”十分重要。 但现状却是生源很少,而且不少家长还因不忍心让孩子受痛受累主动申请退学。虽说现代舞蹈在当下十分的流行,空间也很大,但是我们不能一昧的追崇,可以在音乐厅看歌剧《猫》,但也要学会在保利剧院看看好的粤剧。 粤剧所含的文化含量内涵很高,除了身体动作要熟练,唱腔要好,还要有一定的墨水在肚子里,否则你无法体会所扮演角色的情感,你会对角色无从下手。所以粤剧比现代的舞蹈难学多了,现代舞蹈要求的是动作的优美,不需要唱腔不需要体会太多的情感,不需要知道有关的历史故事。 这样一来满足了各大学生的需求,易学不太辛苦而且还很流行,会跳一段街舞便可以赢得同学的赞赏和追崇的目光,满足了自己耍帅和出风头的虚荣心。但是会唱一段粤剧不见得会受到人的追崇。 我们对粤剧的不了解,同样阻碍了粤剧的发展。作为广东的文化瑰宝却没有什么广东学生了解,在我们的印象中,粤剧似乎是跟不上时代的艺术,连看粤剧的人都是爷爷奶奶一辈的。 似乎从80后这一代开始就很少人再如痴如醉的看粤剧了。或者再早一些,我们的父母这一辈,他们正处中年,但他们的兴趣爱好与我们似乎没有什么差别也爱听歌,顶多歌曲老一些,也爱看电视剧,虽然不是青春校园剧但也是央视热播的三四十集大剧。 这就是问题所在,大概要从我们父母这辈开始,都没有太多的人看粤剧了。粤剧没有人看就会难以发展。 粤剧这种本土性的艺术在本地人眼里就像看从日本传入的“双排键”一样的陌生。如果再这样下去,粤剧就会消亡。 粤剧的希望和传承出现了问题,但是广东政府却不太重视这块瑰宝。其实只要加大对粤剧的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让人们感兴趣,让每个广东人对粤剧都可以侃侃而谈,对外能举出著名的演员和剧目。 在剧院里多上几场粤剧少上点音乐剧,多弄几次知识讲座,粤剧就不会消亡,甚至在某个片区会有振兴的态势。当下人们对本土性的艺术缺少足够的重视,也许再过十年,粤剧就会失传。 要听到红线女的唱腔只好到网上下载了,也许网上也不会有,只能到老掉牙的磁带里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