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宜昌三游洞的诗句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 三游洞 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 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 三游洞序[1] [唐] 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2],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3],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4]。 又明年春[5],各祗命之郡[6],与知退偕行[7]。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8]。 翌日[9],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10]。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11]。 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12],策步入缺岸。初见石[13],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14],如垂幢[15]。 次见泉[16],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17],如不绝线[18]。遂相与维舟岩下[19],率仆夫芟芜刈翳[20],梯危缒滑[21],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22]。 仰睇俯察[23],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24],磷磷凿凿[25],跳珠溅玉[26],惊动耳目。自未讫戌[27]爱不能去[28]。 俄而峡山昏黑[29],云破月出,光气含吐[30],互相明灭[31]。昌荧玲珑[32],象生其中[33]。 虽有敏口[34],不能名状[35]。 既而,通夕不寐[36],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 知退曰: “斯境胜绝[37],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38],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39],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40],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41],得无述乎[42]?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43],书于石壁。” 仍命予序而纪之[44]。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45]。 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46]。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47]。 三游洞题壁 (宋) 苏询 洞门卷石流成乳,山下寒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亦不能. ---------------- 三游洞题壁 (宋) 苏轼 冻雨霏霏半成霜,游人屐冷苍苔滑. 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 ---------------- 三游洞 (明)何璋 古洞饶奇胜,芳游感物华. 崖暄还碧草,露冷向幽花. 虚谷鸣钟隐,清流绕涧斜. 悠悠尘想绝,归路满烟霞. ---------------- 三游最著名(节选) (清)龚绍仁 夷陵多名山,夷山多名洞. 三游最著名,暄传自唐宋. ---------------- 三游洞题诗 (清)陆维祺 赤壁遨游事欲仙,不闻能赋第三篇. 我来重息风尘轨,愿与江山结后缘. ---------------- 三游洞题诗 (清)陈建侯 合掌岩高石不顽,化工有宝秘形山. 辟开混沌鸿蒙窍,露出人天生死关. 三游洞序 (唐)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 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返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 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 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府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 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 虽有敏口,不能名状。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 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乃命予序而纪之。 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厥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2.描写三峡景色的著名诗句有哪些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出自南北朝:郦道元《三峡》 白话文释义: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出自唐代:李白《上三峡》 白话文释义: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而青天依然夹在上面。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出自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白话文释义: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4,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出自宋代:米芾《望海楼》 白话文释义:高耸入云的铁瓮城已近青天,凌云的缥缈高楼似与天相连。三峡的江声似乎流入我笔底,六朝的帆影好像映落我杯前。 5,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出自宋代:欧阳修《黄溪夜泊》 白话文释义:莽莽苍苍的树木,终日不散的烟云,使三峡显得阴霾沉沉。开阔的江面,明月高悬,不时传来猿猴的悲鸣。 3.三游洞的问题解答这个三游洞有前三游和后三游都谁游过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七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 它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 相传唐元和14年(819),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会于彝陵(今湖北宜昌),同游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写在洞壁上,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这是人们称之为“前三游”。 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东坡)、苏辙父子三人,也来游洞中,各提诗一首于洞壁之上,人们称之为“后三游”。找到部分诗词序三游洞题壁(宋) 苏询洞门卷石流成乳,山下寒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亦不能。----------------三游洞题壁(宋) 苏轼冻雨霏霏半成霜,游人屐冷苍苔滑。 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 ----------------三游洞(明)何璋古洞饶奇胜,芳游感物华。 崖暄还碧草,露冷向幽花。虚谷鸣钟隐,清流绕涧斜。 悠悠尘想绝,归路满烟霞.----------------三游最著名(节选)(清)龚绍仁夷陵多名山,夷山多名洞.三游最著名,暄传自唐宋.----------------三游洞题诗(清)陆维祺赤壁遨游事欲仙,不闻能赋第三篇.我来重息风尘轨,愿与江山结后缘.----------------三游洞题诗(清)陈建侯合掌岩高石不顽,化工有宝秘形山.辟开混沌鸿蒙窍,露出人天生死关.三游洞序(唐)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 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 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返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 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 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 仰睇府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 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莹玲珑,象生其中。 虽有敏口,不能名状。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 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俯通津,绵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 ”乃命予序而纪之。 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厥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4.描写关于三峡的著名诗句古诗有哪些1、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大鱼不能上,暴腮滩下横。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白鹭夸瘦捷,插脚还欹倾。区区舟上人,薄枝安敢呈。只应滩头庙,赖此牛酒盈。(苏轼 《新滩》) 4、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白居易 《出入峡有感》 5、船上急滩如退鷁,人缘绝壁似飞猱。 口夸远岭青千峰,心忆平波绿一蒿。(宋 陆游 《过东灵峡入马肺峡》) 6、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7、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李商隐·《有感》)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璧怀古》)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刘禹锡的《竹枝词》) 10、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陆游诗) 11、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12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及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李白) 三峡 【作者】郦道元 【朝代】南北朝 译文对照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 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 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 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 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 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 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傍晚就到了江陵,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 也不如它快。 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 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 在之上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确实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三游洞游记这篇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先写从夷陵州到三游洞途中的情况,开始坐车,接着乘船,然后步行,中间还要翻过一个陡峭的山头,再从一块大石头底下弯腰穿过,方能到达;然后概括介绍三游洞的情况。这样写,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又为第四段的议论设下伏笔。 第二段,写三游洞的景致。作者先用由外到内的方法叙述了三游洞三个洞室的外貌,洞中石块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音响,以及在洞中放声歌唱给人的愉快感受,然后再从内到外,描写洞下的深溪,溪外的翠壁,翠壁下负薪而歌的樵夫,从环境和洞貌两个方面,把三游洞的清静优美有声有色地写了出来。以上两段是记游,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古人说:“叙事有寓理,有寓情,有寓气,有寓识。无寓,则如偶人矣。” 三、四两段议论,就是点出上面记游所寓的情理。第三自然段,叙述历代名人游洞的情况,交代三游洞得名的由来,说明自己得以游三游洞的原因,叙中有议,向第四段过渡。第四自然段,论述人和物都有“幸”和“不幸”,说明三游洞不“生于通都大邑”,而僻处于“荒遐僻陋之区”,故“美好不外见”,表示出无限感慨,和开头相照应。文章有记有叙,叙议结合,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这篇散文作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年),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是作者游览了三游洞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游三游洞的经过和原因,描写了三游洞清静优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对三游洞“美好不外见”的感慨。叙议结合,文情并茂,值得研习。 作者简介: 刘大櫆(1698~1779年),清代散文家。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副贡,官黟县教谕。提倡古文,师事方苞,为姚鼐所推崇,是“桐城派”重要作家,为桐城三祖之一。论文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能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之“神气”、“音节”、“字句”。所作散文,多宣扬儒家思想,并有不少应酬文字。著有《海峰文集》《海峰诗集》《论文偶记》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三游洞记 6.我想知道宜昌三游洞的一些资料宜昌市夷陵广场均瑶大厦正对面坐10路公共汽车终点站下车即到! 门票:48元 景点介绍: 长江三峡,雄奇壮丽,风光名胜,饮誉五洲。 在三峡画廊之中,有一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西陵峡口,它就是闻名遐迩的三游洞文物风景区。 三游洞文物景区位于宜昌市区西北十公里西陵山北峰的峭壁间,背靠长江,面临下牢溪,三面环水,一面连山,洞景奇绝,山水秀丽,是始于唐宋时期的著名古迹和游览胜地。 三游洞历史悠久,清代龚绍仁诗云:“夷陵有夷山,夷山多名洞。三游最著名,喧传自唐宋。” 据史料记载:“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诗人白居易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升任忠州(今四川忠县)剌史,其弟白行简同行,路过夷陵(今宜昌),恰遇好友元稹。诗人元稹由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调迁虢州(今河南灵宝)长史,客居夷陵。 元白三人同游古洞,置酒畅谈,通宵不寐,恋恋不舍,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一首,并由白居易作序,书于洞壁。现洞中尚存明代重刻的白居易《三游洞序》碑石,诗已失传。 三游洞即由此得名。到了宋代,三游洞已成为南方游览胜地。 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于嘉祐元年(1056年)冬,从故乡眉州(今四川眉山)一同赴京,途经夷陵,寻胜游洞,赋诗唱和。人们称白居易三人之游为“前三游”,而称苏轼父子三人之游为“后三游”。 三游洞地势险峻,清人鲁先榜描述它是“四望皆山,一峰出众;峻岭之间,横开一洞。”下临深谷,峭壁百丈,形若穹厦,冬暖夏凉。 洞室开阔,深约三十米,高六米。洞口藤蔓倒挂,随风飘拂,洞中岩石褶迭起伏,断裂纵横。 有三根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并陈列有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的汉白玉石刻像、字画多件。 后室幽奥,洞壁上有几个小洞,即所谓“洞中有洞”,但可望而不可入。左壁有一耳洞,佝偻扶壁前行十几步,可通于洞外。 游从多从此洞爬进爬出,把石壁磨得光滑发亮。石壁顶部有一形若悬钟的奇石,用石子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声如鼓。 所以有“天钟地鼓”之说。因三游洞景色绮丽,曾被古人喻为“仙境”、“幻境”、“桃源洞”。 至今洞壁上仍留有“洞天福地”的巨幅题刻。 大自然造就了三游洞绮丽的自然景观,历史留给了三游洞丰富的人文景观。 经过二十多年的保护、开发和建设,三游洞现已形成以文物为特色,山水洞泉浑然一体,亭台楼阁交相映辉的文物古迹名胜风景区。洞内整修陈列的碑刻琳琅满目。 “元白塑像”立于洞室,若明若暗,惟妙惟肖。游人来到福地洞天,总爱和元白三人“合影留念”。 洞外下牢溪旁,“陆游泉”水清澈如镜,半壁石亭依山而建,古朴凝重。三游洞所在的夷山,旧貌换新容。 由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记的至喜亭,造型独特,似仙女亭亭玉立于西陵峡口,中外游客,“至之则喜”,以登亭远眺为乐。因张飞擂鼓而得名的鼓台旁,高大挺拔、栩栩如生的张飞塑像,再现了一代猛将的勃勃英姿。 雄踞峡口的古代军垒,形若城堡,与张飞擂鼓台遥相呼应,仿佛要把人们带进那战鼓声声的古战场。中华震旦角石园、世界华人印章石园、抗战纪念遗址、刘封城遗址、津亭、山谷亭、长廊、观峡洞、栈道等遗址和景点,或依山而建,或临江而筑,高低错落,妙趣横生。 仿古建筑楚塞楼,位于三游洞山顶,在郁郁葱葱的群峰之间,显得气势非凡,格外壮观。登楼四望,重峦叠翠,风韵多娇,西览山重水复的峡江画廊,东眺举世闻名的葛洲坝雄发。 正如白居易在《三游洞序》中所云:“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 7.有哪些描写三峡的诗词船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哀鸣,夜鸣三声泪沾衣。” 【上 三 峡】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怀古】 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度荆门望楚】 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 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 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 暂时分手莫踌躇。 【白帝城怀古】 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亭浊酒杯。 【八 阵 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神 女 庙】 刘蜀锡 巫山十二郁苍苍, 片石亭亭号女郎。 晓雾乍开疑卷幔, 山花欲谢似残妆。 星河好夜闻清佩, 云雨归时带异香。 何事神仙九天上, 人间来就楚襄王。 【楚 城】 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 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 惟有滩声似旧时。 【观秭归龙舟竞渡】 陆游 斗舸红旗满急湍, 船窗睡起亦闲看。 屈平乡国逢重五, 不比常年角黍盘。 【三 游 洞】 苏洵 洞中苍石流成乳, 山下寒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 我欲居之亦不能。 【水 调 歌 头】 **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神 女 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 谁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 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 代代相传 但是, 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了眺望天上来鸿 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 沿着江峰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着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8.白居易的《三游洞序》的译文三游洞序[1] [唐] 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2],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3],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4]。 又明年春[5],各祗命之郡[6],与知退偕行[7]。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8]。 翌日[9],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10]。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11]。 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12],策步入缺岸。初见石[13],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14],如垂幢[15]。 次见泉[16],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17],如不绝线[18]。遂相与维舟岩下[19],率仆夫芟芜刈翳[20],梯危缒滑[21],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22]。 仰睇俯察[23],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24],磷磷凿凿[25],跳珠溅玉[26],惊动耳目。自未讫戌[27]爱不能去[28]。 俄而峡山昏黑[29],云破月出,光气含吐[30],互相明灭[31]。昌荧玲珑[32],象生其中[33]。 虽有敏口[34],不能名状[35]。 既而,通夕不寐[36],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 知退曰: “斯境胜绝[37],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38],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39],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40],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41],得无述乎[42]?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43],书于石壁。” 仍命予序而纪之[44]。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45]。 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46]。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47]。 【注释】 [1]三游洞:在今湖北宜昌西北,西陵峡口,长江北岸。 [2]平淮西: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宪宗派兵加以平定,元和十二年(817)攻入蔡州(今河南汝南),活捉吴元济。 平淮西之明年:即元和十三年(818)。 [3]“予自”句:白居易在元和九年(815),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四年后,即元和十三年(818),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四川忠县)刺史。 “刺史”是唐代州的行政长官,“司马”则是州刺史的属吏。 [4]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时称元白。 元和八年(814),元稹出任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也在元和十三年(818)改授虢(guó)州长史,虢州即今河南灵宝。“长史”是州刺史属下官吏之长。 [5]又明年春:即元和十四年(819)春天。 [6]祗(zhī)命:遵命。 之:往。 [7]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8]三月十日:据上文可知,当为元和十四年(819)。参:通“三”。 参会:指作者、元稹、白行简三人相会。夷陵:今湖北宜昌。 [9]翌(yì)日:明天,第二天。 [10]反棹(zhào):掉转船头。 下牢戍:即下牢关,在宜昌西边。其时元稹出川,已过下牢关;白居易入川,还未过下牢关;因此元稹陪同白居易重返下牢关。 [11]引舟上下:是说彼此牵引着船在下牢关一段江中来回航行。 [12]“因舍”二句:是说下船上岸,步行走入崖岸缺口,去寻找石间泉声。 [13]初见石:开始见到的是石头。 [14]引臂:张开的臂膀。 [15]垂幢(chuáng):下垂的旗帜。 [16]次见泉:接着看到了泉水。 [17]悬练:悬挂的白绢。 [18]不绝线:绵延不断的线。 [19]相与:互相赞成。维舟岩下:把船拴在岩石下面。 [20]芟(shān)芜:割倒杂草。刈(yì)翳:清除障碍。 [21]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缒:用绳子拴住人、物传送。 [22]休而复上:休息一会儿再向上攀登。 [23]仰睇(dì)俯察:上下察看。 [24]薄:碰击。 [25]磷磷:通“潾潾”,水清澈的样子。 凿凿:石鲜明的样子。 [26]跳珠溅玉:形容泉水溅石,像珍珠洒在玉石上那样跳跃四溅。 [27]未:未时,当今午后一点到三点。戌:戌时,当今晚上七点到九点。 讫:至。 [28]去:离开。 [29]俄而:一会儿。 [30]光气含吐:月光忽而被掩盖,忽而露出。 [31]互相明灭:明暗交替。 [32]晶荧(yíng):透明闪光。 玲珑:精巧细致。 [33]象生其中:是说在云气月光中出现种种美妙形象。 [34]敏口:巧嘴,指口才敏捷。 [35]名状:用语言形容出来。 [36]“通夕”二句:是说一夜没有睡觉,等到天明即将离开。迨(dài):等到。 [37]“斯境”二句:是说这样的境界美妙极了,世界上还能有几个呢。 [38]“如之何”三句:意谓为什么此洞下面就和渡口相通。 却多年来寂寞无闻,被人抛弃,极少有人到这里来呢? “津”,渡口。“繇”,通“由”。 津繇,水航经由的渡口。“岁代”,年复一年,谓长久以来。 “寂寥(liáo)”:寂寞、冷落。“委置”:抛在一边。 [39]“借此喻彼”三句: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之叹息的,难道只有这件事情嘛。“太息”,同“叹息”。 [40]矧(shěn):况且。 [41]两偶于是:两件事(指上文所说“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都在这里实现了。 偶:相遇。于是:在这里。 [42]得无述乎:是说怎么能没有文章加以记述呢? [43]古调诗:即古体诗。二十韵:一韵两句,共四十句。 [44]仍:同“乃”,于是。序:同“叙”,记叙。 [45]目:题目。 [46]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西北。 廞:通“嵌”。两崖相廞间:指两个山崖相衔接的地方。 [47]备书:详细地记载。 【作者及题解】 白居易,已见前《。 9.有关于三峡的诗句和典故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三峡 郦道元 春冬这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瞿唐峡 清 张问海 峡两蒙蒙竟日闲 扁舟珍落画图间。 便将万管玲珑笔, 难写瞿唐两岸山。 三峡歌 宋 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 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入峡次巴东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三峡闻猿 【唐】贯休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 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 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 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 三峡闻猿 【唐】慕幽 谁向兹来不恨生,声声都是断肠声。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独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庙,蛮烟寒锁夜郎城。 凭君且听哀吟好,会待青云道路平。 上三峡 【唐】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 【唐】李白 白鹭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惊远飞去,直向使君滩。 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唐】李白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 飞入君家彩屏里。 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里, 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围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 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夔州歌十绝句之一 【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瞿塘两崖 【唐】杜甫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悲秋 【唐】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初至犍为作 【唐】岑参 山色轩槛内,滩声枕席间。 草生公府静,花落讼庭闲。 云雨连三峡,风尘接百蛮。 到来能几日,不觉鬓毛斑。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杜牧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 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唐】孟浩然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 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 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巫峡 【唐】杨炯 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送人归蜀 【唐】张祜 锦城春色溯江源,三峡经过几夜猿。 红树两厓开霁色,碧岩千仞涨波痕。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长怨相如留滞处,富家还忆卓王孙。 送王处士游蜀 【唐】齐己 又挂寒帆向锦川,木兰舟里过残年。 自修姹姹炉中物,拟作飘飘水上仙。 三峡浪喧明月夜,万州山到夕阳天。 来年的有荆南信,回札应缄十色笺。 出峡 【唐】胡皓 巴东三峡尽,旷望九江开。 楚塞云中出,荆门水上来。 鱼龙潜啸雨,凫雁动成雷。 南国秋风晚,客思几悠哉。 送友人归荆楚 【唐】许浑 调瑟劝离酒,苦谙荆楚门。 竹斑悲帝女,草绿怨王孙。 潮落九疑迥,雨连三峡昏。 同来不同去,迢递更伤魂。 巫山高 【唐】陈陶 玉峰青云十二枝,金母和云赐瑶姬。 花宫磊砢楚宫外,列仙八面星斗垂。 秀色无双怨三峡,春风几梦襄王猎。 青鸾不在懒吹箫,斑竹题诗寄江妾。 飘飖丝散巴子天,苔裳玉辔红霞幡。 归时白帝掩青琐,琼枝草草遗湘烟。 琴曲歌辞·三峡流泉歌 【唐】李季兰 妾家本住巫山云,巫山流水常自闻。 玉琴弹出转寥夐,直似当时梦中听。 三峡流泉几千里,一时流入深闺里。 巨石奔崖指下生,飞波走浪弦中起。 初疑喷涌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 回湍曲濑势将尽,时复滴沥平沙中。 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峡中即事 【唐】廉氏 清秋三峡此中去,鸣鸟孤猿不可闻。 一道水声多乱石,四时天色少晴云。 日暮泛舟溪溆口,那堪夜永思氛氲。 2.词 念奴娇 【宋】曹冠 蜀川三峡,有高唐奇观,神仙幽处。 巨石巉岩临积水,波浪轰天声怒。 十二灵峰,云阶月地,中有巫山女。 须臾变化,阳台朝暮云雨。 堪笑楚国怀襄,分当严父子,胡然无度。 幻梦俱迷,应感逢魑魅,虚言冥遇。 仙女耻求媒,况神清直,岂可轻诬污。 逢君之恶,鄙哉宋玉词赋。 满江红 【宋】何师心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