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雨寄北中描写诗人思乡,可以可是不能回家的痛苦,的诗句是什么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的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读者的想象,似乎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2.和想回家但不能回家的思想感情一样的诗句有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鹤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江上送友人南游 【唐】张乔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岸长群岫晚,湖阔片帆秋。 买酒过渔舍,分灯与钓舟。 潇湘见来雁,应念独边游。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3.哪句诗表达了思乡却不得归韦庄的《菩萨蛮》词五首,是他在离开故国在川蜀生活时对故园的心境写照.有一句你肯定知道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具体的分析你可以参见叶嘉莹有关唐五代词的书,讲得很好. 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 绿窗人似花.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 其四 劝君今夜须沈醉, 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 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 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 人生能几何. 其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 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 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 忆君君不知.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柴侍御】 沅水通流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4.关于思乡的诗句,不要古诗余光中 《乡愁》应该是最经典的了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5.对不能回家的人用什么诗句说对不能回家的人用句说: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的理解: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清新俊逸,音律和谐多变,体现出盛唐气象。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兼众体所长,号为“诗品'”,人称之为“诗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