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人篱下.应该用什么诗表达寄人篱下 jì rén lí xià,是一个汉语成语,泛指居住在别人家里、依附着他人生活。 现在社会衍生的另一种意思指地位低于别人、在别人的管辖或者手下过活。用以比喻需要依托别人的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生活。 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可以很好的表达这一种心情。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太平兴国三年 ,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 ,李煜对徐铉叹曰 :“ 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扩展资料: 简析 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许多,但此句不仅新颖警辟,而且既贴切又富有力度。遂为名句。 可与李颀"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刘禹锡"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无限似侬?";秦少游"落红万点愁如海"等参读。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指出:"他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 正因为他一人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 2.怎么样用古文来形容自己寄人篱下的感受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葬花吟》中有一句很符合寄人篱下的凄凉之感,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译文:一年三百六十天啊,过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无情地摧残着花枝。 这就是黛玉寄居在贾府寄人篱下的那种真实感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样的日子,过的不不小心,不不谨慎,唯恐多说一句话,唯恐多走一步路,即便是这样,还有一些个下人说三道四。 借用黛玉的话来说,毕竟不是这里的正经主子,加上老太太贾母的宠爱,难免被人嫌弃。 两个舅舅不必说,肯定是疼爱黛玉的,只是不善于表达出来,但舅母那里也只是在婆婆贾母面前的应景,并不是真正的疼爱黛玉,特别是王夫人。 在王夫人眼里,黛玉是那个小性子,又任性体弱多病的人,尤其是那次金钏跳井,王夫人对宝钗说的话,更能看出王夫人对黛玉的不喜欢。 还有就是那次王善保家的告密说晴雯的事,王夫人对王熙凤说的那句话,说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水蛇腰的那个女孩,很张狂,从这上面也很难看出王夫人对黛玉的喜欢和疼爱。 后来贾母有意成全宝黛,但王夫人不满意,在袭人的建议下,她进宫请求娘娘赐婚,间接的害死了黛玉,可见其对黛玉的不喜欢。 后来黛玉生病,宝钗送来燕窝,宝玉知道以后告诉老太太,黛玉这才有了吃燕窝的机会。 可见黛玉虽然是小姐,但因为是寄居在贾府,其生活也是很艰难,那种寄人篱下的心境和悲凉如果不是亲临很难体会深刻。 扩展资料: 《葬花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示了黛玉在冷酷现实摧残下的心灵世界,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体验和迷茫情感。 它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借以塑造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葬花吟。 3.寻求寄人篱下的诗《诗经》中《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