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近代历史屈辱诗句

1.描写不忘历史屈辱的句子有哪些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

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参考资料

李承林.中华句典 中华文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关于中国耻辱的诗歌,诗句

1,《哭台湾》清代: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白话文释义:春回大地,面对着春天的景色,引起我无限春愁,这春愁无涯无际,难以排遣,勉强观望山景,仍然难以消除胸中的悲愁。

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为此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

2,《七子之歌·澳门》近现代: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3,《七子之歌·香港》近现代:闻一多 香港岛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4,《满江红·写怀》宋代抗金将领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白话文释义: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

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靖康年的奇耻尚未洗雪,臣子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只想驾御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敌人营垒。

壮志同仇饿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饮敌军的血。我要从头彻底地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阙向皇帝报捷。

5,《七子之歌·台湾》近现代: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3.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作文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

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而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控制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中国近代是太复杂 我节选的这篇文章长720字 可能不符合您的要求 但是这是我压了又压的 已经不能再简化了 如果再进行删减 那么中国近代屈辱史和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主旨就不能体现出来 那么您写这篇文章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您可以按照具体情况和要求自行进行删减 希望我的答案能对您有所帮助 ~~~。

4.写中国近代屈辱历史五条少点的

一次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其中二次英法火烧圆明园,与战胜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甚至与没参加战争的美国俄国签订条约中法战争,中国胜,仍赔款,其中战争中竟让法国军舰停靠马尾,导致马尾船厂,南洋海军全军覆灭。

左宗棠收复新疆,仍向俄国割地赔款。中日甲午战争,败给刚起步,海军不如中国的日本,北洋海军玩完,割台湾,赔款两亿,八国联军侵华,众所周知,再次火烧圆明园,签订辛丑条约,赔款忘了,但是数额巨大。

民国建立后,袁世凯为得日本支持,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一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得到的竟然是德国在华利益转给日本。

国民党**执政时,**举行北伐,实际是扫清反抗他的军阀,在济南附近遭到日本袭击,却不了了之。日本进攻上海,一二八事件吧,上海守军全力抵抗,但**却不给增援和补给,守军在弹尽粮绝下退出上海,日本得到上海驻军权,九一八谁都知道,这差不多是抗日之前的耻辱.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5.对旧中国所受屈辱的有哪些句子可以表示

1屈辱史的起源2屈辱史的4大主要…3不平等条约一览表4中国政府以及大…5教训与启示6新中国的辉煌屈辱史的起源1838年12月,林则徐奉命赴广州查禁鸦片,迫缴鸦片237多万斤,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英国资产阶级以保护鸦片为名,于1840年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签订了可耻的城下之盟---《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843年英、清又签订了《虎门条约》。

从此,中国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4年美、法两国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4年和1856年英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借口“马神甫”事件在1856年发动侵华战争,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清又与英、法、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次侵华,咸丰逃,英、法抢劫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纵火焚烧。

中国人民100多年用心血建筑的园林化为废墟。1860年10月,清又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沙俄迫清签订了《瑷珲条约》,侵占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的获利国。

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895年清、日签订《马关条约》。从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中、德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又与清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从鸦片战争起,中、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协定共一千多条。

从此,我国的锦绣山河分割得支离破碎,漫长的海岸线没有一处是自己的港口,帝国主义强盗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这是旧中国的遗产---一部屈辱的历史。

屈辱史的4大主要事件一、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文明的英国”向“野蛮的中国”贩卖毒品,每年约45000万箱毒品运入国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机,引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清政府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毒品,人民无不称快。英政府正式派兵侵略中国,48艘舰船和数千英军入侵广东、进犯厦门、浙江,攻陷定海,继而天津大沽口,直至陈兵南京城下。

清政府大为惊慌,向英军乞和,英国趁机提出割地、通商、赔款要求,签订了《虎门条约》和《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当时拥有百万大军的清帝国在本土作战,居然败给了数千英国远征军。二、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攻占了中国首都,火烧了“圆明园”。

清政府随后与俄国签订了《瑷珲条约》,割让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又于英、法、俄、美签订了《天津条约》,开放了数个通商口岸,割让了九龙,赔偿了数千万两白银。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上大大向前滑行了一步。

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对中国窥视已久,看清政府无能,决定对华宣战,先后占领了东北安东、凤凰城、金州、大边和旅顺。随后在山东半岛登陆,进犯威海卫。

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赔款2.35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多的财政收入,结果使日本一夜暴富。时任日本内阁大臣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日本财政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白银收入。

一想到有2.3亿白银滚滚而来,政府顿觉无比富裕。”日本就是依靠这笔赔款,打下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力强盛的基础。

随后,清政府又与德、奥、俄等12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在北京划定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向德、日谢罪等。《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

四、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日本侵略中国得到巨大好处后,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经济矛盾,于1931年,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由于**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陷落。1935年,日军又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7年7月7日,在芦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从此,全国性的抗日斗争爆发。

华北大片国土落入敌手。不到一年,华东和华中地区相继沦陷,10月25日武汉失守,国民党政府从武汉迁往重庆。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华南,10月21日广州沦陷。仅一年零三个月,日军就侵占了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

历史上,中华民族虽然多次遭受外强入侵,但每到历史的危急关头,总有千千万万仁人志士,凭着一颗颗赤诚的爱国之心,舍小家,顾大家,抛头颅,洒热血,誓死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林则徐领导的销烟运动,给英军以沉重打击;广东三元里人民群众奋起杀敌,立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充分表现了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甲午海战,我北洋水师广大官兵不畏强敌,奋勇战斗;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与部分清军并肩作战,重创了侵略者;抗日战争中,以**为首的**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的一战线政策,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游击队,英勇奋战,取得了抗。

6.搜集近代我国受屈辱的历史两百个字写一个

近百年来,中国就像是一只没有任何反抗力的病狮,病怏怏的躺在那里,等待着别人来宰割。

于是俄国人来了,掠去了数不清的土地和人口,英法联军来了,火烧了圆明园;日本海军来了,拉去了一船又一船的黄金白银;到后来,日本陆军也来了,东三省,华北,上海,南京,武汉。

战争的烽火,燃遍了整个中国。

割地求和赔款。

当这些合约一个个签订的时候,相信中国军人心中流出的鲜血,比普通百姓的更红,更多。

北洋水师,大清炮队。

千千万万中国军人的鲜血和肉体,谱写的只是失落和屈辱。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