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兴旺的诗句1、《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宋代宋琪 贤良肄业文方盛,孝友传家族更豪。 译文:家族要兴盛,诗书传家,需要兄贤良谦恭,兄友弟亲,门风忠正, 通过培养有孝悌之德的族人和参加科举的生徒,维护家族稳定,才能兴盛壮大。 2、《归去来兮辞·并序》——魏晋陶渊明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译文:春光里万木复苏欣欣向荣,清清泉水汩汩不绝涓涓长流,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3、《田家》——宋代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译文:碧绿的桑树高高低低,掩映在平野村落之间,祭祀田神的赛会之后,人们笑语喧哗。春雨停了,树林外斑鸠咕咕的叫。 初升的太阳照到屋边,经过夜雨的滋润杏花开放的十分繁盛。 4、《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5、《春日》——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描写“家族兴旺”的诗句有哪些1、储光羲《晚霁中园喜赦作》 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涣汗发大号,坤元更资始。 2、张籍《哭胡十八遇》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 3、皎然《送沈居士还太原》辞官因世难,家族盛南朝。 4、元好问 《瑞鹤仙·薰风□院宇》 算灵椿难老,蟠桃频见,两□蓬瀛便住。看家族叶叶金貂,凤池稳步。 5、鲍照《数名诗》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 6、李觏《名男曰参鲁以时喻之》内以保家族,外以扬名誉,高山在所仰,今人岂殊古。 7、宋琪《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贤良肄业文方盛,孝友传家族更豪。 8、王禹《送朱九龄》三载奉甘饴,百钱饱家族。 9、张舜民《鲸鱼》大者不能容,小者又何益。却羡虾鱼辈,安然保家族。 10、黄冠野夫《授马氏女诗》若遇寇相凌,稳便抛家族。早早上三清,莫候丹砂熟。 《三代高吟》诗此集分为:爱国诗翁的人生畅吟——晚清举人高赞鼎(高士其的父亲)诗选,中国科普文学拓荒人的心灵放歌——高士其诗选,在五星红旗下成长歌唱——高学民(高士其的侄子、本诗集的编著者)诗选三部分,记录了高氏家族三代人在不同年代的不同经历和各自对国家对民族的感情。诗集从一个侧面映射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历史沉浮和沧桑巨变,表达了祖孙三代 诗人坚贞的民族情操、浓烈的爱国情愫、广阔的人生情怀、深厚的诗词情缘。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网:/chaxun/shiju/%E5%AE%B6%E6%97%8F 3.关于赞美企业的诗句有哪些诗句来源网络,作者、时间、出处不详。 笙磬同音致中和, 云腾天马掌上策。 通衢世间网络里, 达行环宇奏凯歌。 四面八方来许可 海内海外也倾折 一心皆以人为本 家家户户都赢得 藏头:笙云通达,四海一家。 注解: “笙磬同音”指音声和谐。 语出《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后比喻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 “致中和” 致:天下之诚厚也,以人为本; 中:天下之大本也,万物本源; 和:天下之达道也,最高境界。 《礼记•中庸》中记载“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和者也,天下之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古诗简介 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意义 古诗源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 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 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