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问大小雁塔的来历陕西西安市南有一大一小的两座古塔,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大雁塔、小雁塔。 当你来到这里游览,见到大、小雁塔,是否知道关于大、小雁塔的来历? 传说,这两座塔是为了诚心修行的佛祖释迦牟尼而建的。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和云僧在深山一起潜心修行了很长时间。 一年夏天,山洪爆发,冲毁了桥梁,淹没了道路,深山与外界隔绝。存粮吃尽后,大家开始绝食。 时间一长,有的和尚忍受不了饥饿的煎熬,陆续离开这里,寻求别的生路去了。到了第十天,只剩下了释迦牟尼一个人了。 但他心志不移,仍然闭目诵经。 突然,远处传来几声雁鸣,释迦牟尼抬头一看,一群大雁正从空中飞过。 就在大雁飞到他的头上时,有两只突然从空中坠落下来,掉在他的前面。他一阵惊喜:十天没有吃饭了,这两只大雁是烧熟了,该是多好的一顿美餐呢!但又一想,大雁怎么会突然掉下来呢?是不是来试探自己的诚心?想到这里,他抑制住饥饿,把两只大雁埋在高地,又继续诵经。 后来在埋葬大雁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塔,称为雁塔。 正是凭着一颗诚心和韧劲,释迦牟尼终于修行成功,成为功德无量的佛祖。 后人为了纪念他“十日绝粮、不动初念”,就模仿雁塔又建造了一座塔。为了区别这两座塔,人们把释迦牟尼的塔称为大雁塔,把后来建造的塔称为小雁塔。 2.有关大小雁塔,望阅楼,曲江池的作文曲江池遗址公园位于古城西安的南边,与周边的曲江寒窑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形成占地面积1500亩的城市生态景观带。 今日有幸随父母一同前往,去感受那千亩园林和半园曲水的诱人景象。 随着游人刚一进园区,我就被路两旁的“石椅”所迷惹,难道这是为游人准备歇息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爸爸告诉我说:“这叫上马石,唐朝的官员们上马时,都要踩在上面,相当于现在的梯子。” 沿着池岸的环路向南继续前行,一片茂密的芦苇映入我的眼帘,我兴奋的冲过去。 一条用木头辅成的栈桥穿梭于芦苇荡之间。桥上有许多游人在照像。 我被这美景深深的打动,好像这一切定格了似的:天空像湖水一样蓝,几朵白云在悠闲的散步,偶尔几只小鸟划过天空,湖面不远处几只白天鹅在引吭高歌。多么美妙的一幅画卷呀!我正陶醉在这美景时,妈妈却把我叫醒,“快点走!你还想不想划船呀。” 于是,我加快了步伐。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码头,买了票登上了船。 小船荡漾在湖面上,落日的余光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湖面上泛着耀眼的金光,远处传来悠雅的古筝声,我好像置身于世外桃园里一样。“咦,那是什么?”我被不远处哗啦啦的声音打断思路。 一条石龙高昂着头,喷出一束很粗的水柱,飞流而下的水流撞击到湖面上,溅起了层层水花。游人们不时穿梭于水流之下,感受那夏日的凉爽与刺激。 我们也很快走进了那石龙。爸爸告诉我:“曲江池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到了唐末,曲江池因战乱干涸。 到了2007年西安市投巨资重新修建,使其重现秦汉雄风,传承隋唐源脉。” 有机会你一定来曲江池游玩,在这里你会看不够,听不尽,浮想联翩。 3.西安大小雁塔是盛唐时期的标志性建筑吗大小雁塔是西安城内景观的中心视角,也是盛唐时期具有精神意义的、标志性的纪念建筑;是至今犹存的唐代建筑的典范,更是记载大唐文化的丰碑。 大雁塔,全称慈恩寺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大慈恩寺内,始建于公元652年,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在唐代,大雁塔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是闻名中外的胜迹;这里曾是高僧玄奘翻译、研究佛经的地方,也是唐代新科进士留名之处。 古朴雄伟的大雁塔,其采用磨砖对缝的楼阁式砖塔,棱柱显示在砖墙,将墙壁开间分出,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大雁塔留下的种种文化胜事,使今天的游人依然可以从它那巍峨的身影中,回溯盛唐文化的辉煌历史。 虽然经历了千百年来风雨的侵蚀,现如今它仍然保留了其高大巍峨的形态及粗矿质朴的风格。 小雁塔位于西安市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南、西北相望,规模比大雁塔'小。 小雁塔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其清幽的环境、优美的风景,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同时它保持了唐塔的原貌,对中国古塔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小雁塔并列为中国十大塔楼之首,是存在历史超过1300年的珍贵遗迹,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发源和兴盛的历史,也是中华文明吸取他国先进文化的象征。 4.描写西安的语句1、古色古香的西安城给人的感觉是严肃且庄重的。 阳春三月,西安的花却给这座城市添了柔情的一笔,我愿爱花,却不愿葬花。 2、很难想象,唐太宗时的古城墙是多么宏伟,宫殿又是怎样的奢华。 夕阳西下,吸取声悠悠,每一秒之前的我们也变成了历史,我惆怅,因为岁月是一个不饶人的东西。 3、但可爱的是,时至今日,气派不倒的,风范依存的,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最具古城魅力的,也只有西安了。 它的城墙赫然完整,独身站定在护城河上的吊板桥上,仰观那城楼、角楼、女墙垛口,再怯懦的人也要豪情长啸了。 4、"杞人忧天"从来不是他们讥笑的名词,甚至有人庄严的提议,在城中造一尊巨大的杞人的雕塑,与那巍然竖立的丝绸之路开创人张骞雕像相映成辉,成为一种城标。 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5、你信步在城里走走吧,钟楼已没钟,晨时你能听见的是天音;鼓楼已没鼓,暮时你能听见的是地声。 我不知疲劳地,一定要带领客人朋友爬土城墙,指点那城南的大雁塔和曲江池,说,看见那大雁塔吗?那就是一枚印石;看见那曲江池吧,那就是一盒印泥。 5.关于大雁塔古诗《谒大慈恩寺》李治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岑参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题慈恩寺塔》章八元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怪鸟飞平地上,自惊人语半天中。 回梯暗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濛濛。 《礼慈恩寺题诗》吕大防玄奘译经垂千秋,慈恩古刹闻九州。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头流饮酒。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上官昭容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宋之问凤刹侵云半,虹旌倚日边。散花多宝塔,张乐布金田。 时菊芳仙酝,秋兰动睿篇。香街稍欲晚,清跸扈归天。 《登慈恩寺雁塔怀汴京》蔡榷四面八方风韵悠,南山秦岭竟深秋。紫微星隐将临顶,**花开未解释。 叠叠燕台迷蓟羯,层层雁塔却幽州。汴梁已有兴邦志,为爱东楼难得收。 6.谁知道西安大小雁塔的历史大雁塔 【名称】:大雁塔 [英]Big Wild Goose Pagoda 【类别】:古建筑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属】: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 【文物现状】:现坐落于西安市慈恩寺内 【简介】: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传是玄奘大法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区别,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荐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长安风貌尽收眼底。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屡道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巍然独存。 另一说,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 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唐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 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后改造为七层方形楼阁式,唐大历年间再改为十层,到明代,又以砖面加砌唐塔之外。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写“小雁塔”的古诗词有哪些《题雁塔》 唐代:许玫 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 北岭风烟开魏阙,南轩气象镇商山。 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 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雁塔》 宋代: 艾性夫 君不见春初淮白鱼,秋深黄雀儿。 川潜山泊谁得知,灾身不幸甘且肥。官饕弗渠赦,竟作一网打。 头颅千百奉苞苴,猩红熊白风斯下。吾生亦何好,独坐味颇厚。 急符星火督虞人,覆巢空类无遗噍。宁逢江南射生手,莫遇雁门馋太守。 《减字木兰花·摇毫铸藻》 宋代:葛立方 摇毫铸藻。纵有微之应压倒。 万里鹏程。南省今书淡墨名。 胪传丹陛。月里桂花先著袂。 雁塔高题。玉季巍科尚觉低。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唐代:李商隐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游溧阳下山寺》 唐代:许坚 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 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8.大雁塔有怎样的诗句提到过它位于曲江池西侧的大雁塔,是曲江池风景区最为离大壮观的建筑。 唐 代人们到曲江池游玩,也定要登上大雁塔一游,从塔顶一览长安的壮面景 色。此外考中进士后也要到雁塔题名。 唐代中宗神龙年间,一位名叫张莒的新科进士在游大雁塔时把自己的 名字刻在了塔墙上,大家纷纷仿效。此后成为一种习惯做法,这就是让新 科进士出尽风头的•雁塔题名每年新科进士在杏园探花宴后,便一起 来到慈恩寺大雁塔前,选出同科中书法莴手,将大家的姓名写到墙上。 其 中如有人名列卿相,还要用红笔重新把名宇改过。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 士时在录取的十七名进士中,他年龄最小,才二十九岁,于是写下了“慈 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