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石鼓》

岐山之阳石为鼓,叩之不鸣悬无虡。
以为无用百无直,以为有用万物祖。
置身无用有用间,自讬周宣谁敢侮。
宣王没后坟垅平,秦野苍茫不知处。
周人旧物惟存山,文武遗民尽囚虏。
鼎钟无在铸戈戟,宫殿已倒生禾黍。
厉宣子孙窜四方,昭穆错乱不存谱。
时有过客悲先王,绸缪牖户彻桑土。
思宣不见幸鼓存,由鼓求宣近为愈。
彼皆有用世所好,天地能生不能主。
君看项籍猛如狼,身死未冷割为脯。
马童杨喜岂不仁,待汝封侯非怨汝。
何况外物固已轻,毛擒翡翠尾执麈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深具哲理性和历史感的诗。诗人以岐山之阳的石鼓为引子,展开了对有用与无用、历史与现实、人生与命运的深沉思考。 诗的前四句,以石鼓为象征,探讨了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石鼓虽然被悬置,看似无用,但却是万物的祖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反映了世间万物并非只有表面的实用价值,更有内在的无形价值。 接着,诗人以历史变迁为背景,描述了周朝的兴衰。周宣王去世后,周朝的繁荣不再,秦野苍茫,周人的旧物只有岐山还在,而文武遗民都被囚虏。这些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王朝兴衰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然后,诗人通过过客的形象,表达了对先王的悲思。过客思念周宣王,修复破旧的门窗,撤去桑土,希望通过石鼓找到周宣王的精神。这里,石鼓成为了联系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有用与无用的主题。他以项籍勇猛如狼,身死之后却被割为肉脯的例子,说明了外在的勇猛与内在的价值并非总是匹配的。而后,他又以马童杨喜的仁慈,对待俘虏的翡翠和麈的尾巴,表达了对待外物应有的态度。 整首诗以石鼓为主线,贯穿了历史、现实与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同时,诗人的语言生动而富有韵律,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
相关诗词
  • 1
    [唐]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珮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 2
    [唐]
    周宣大猎兮岐之阳,刻石表功兮炜煌煌。
    石如鼓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藓涩。
    今人濡纸脱其文,既击既扫白黑分。
    忽开满卷不可识,惊潜动蛰走云云。
    喘逶迤,相纠错,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
    一书遗此天地间,精意长存世冥寞。
    秦家祖龙还刻石,碣石之罘李斯迹。
    世人好古犹共传,持来比此殊悬隔。
  • 3
    [唐]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
    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
    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
    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
    池溜因忝满,林芳为洒开。
    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
    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
    无论验石鼓,不是御云台。
    直颂皇恩浃,崇朝遍九垓。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