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喜雨》

夺官分所甘,年来禄又绝。
天公尚怜人,岁赍禾与麦。
经冬雪屡下,根须连地脉。
庖厨望饼饵,瓮盎思曲糵。
一春百日旱,田作龟板拆。
老农泪欲堕,无麦真无食。
朱明候才兆,风雷起通夕。
田中有人至,膏润已逾尺。
继来不违愿,饱食真可必。
民生亦何幸,天意每相恤。
我幸又已多,锄耒坐不执。
同尔乐丰穰,异尔苦税役。
时闻吏号呼,手把县符赤。
岁赋行自办,横敛何时毕。
作品赏析
这首诗看起来是在描述一个地区遭受干旱和自然灾害后,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政府的救济措施。诗中提到了官员的救济措施,以及农民们对政府行为的感激之情。 首先,诗中描述了干旱和雪灾的影响,这对农民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在描述天气情况的同时,诗也描绘了农民们的困苦生活,他们希望能够得到饼饵和酒曲等食物,但他们却没有足够的麦子来制作这些食物。 然后,诗中描述了官员的救济措施。特别是“朱明候才兆,风雷起通夕。田中有人至,膏润已逾尺。”这两句表示政府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即及时的降雨,使土地重新获得了水分。这对于受旱灾影响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线希望。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政府的感激之情,认为政府的救助措施使人民得以幸存,并且深信政府的意愿总是会照顾人民的。诗中还表达了对于那些正在遭受税役痛苦的人的同情,并希望他们能够像自己一样享受政府的救济。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农民对政府的感激之情和对生活的希望,同时也表现了政府在困难时期所发挥的作用。这是一首具有强烈人文关怀和民族情感的作品。
创作背景
宋人苏辙的《喜雨》创作背景是,在嘉祐六年(1061年),他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今陕西凤翔)府判官。次年,他开始修建房舍,并在公馆北面建了一座亭子,作为休息场所。那年春天久旱无雨,亭子建成时,碰巧下了一场大雨,民众欢欣鼓舞。因此,苏辙将此亭命名为“喜雨亭”,并写下了这篇文章。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查阅文学史或相关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