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为海客索赠鼓娘刘翠仙》

憨态还从逸响传,亭亭邀立画堂前。
痴儿心死神光里,解秽天留蜕骨仙。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亭亭独立”的白鹤的赞美,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倾慕。这是一首七言古诗,通过对一只“亭亭独立”的白鹤的赞美,来寄托诗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格理想。 首句“憨态还从逸响传”,描述了白鹤虽然其貌不扬,但其可爱的憨态还是从它的声响中传播出来,富有诙谐风趣。“逸响”,指超凡脱俗的声响。在这里,“憨态”和“逸响”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白鹤憨态的喜爱和对白鹤声响的赞赏。 “亭亭邀立画堂前”,描绘了白鹤亭亭玉立、独立于画堂前的形象,表现出白鹤的清高和孤傲。“亭亭”,形容白鹤独立的样子。“邀”,邀请之意,表现出白鹤的清高和自得之情。 “痴儿心死神光里”,用“痴儿”来比喻那些贪图名利、追逐功名的人,他们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高尚的精神追求。“神光”,指精神之光,象征着高尚的精神追求。“痴儿”和“神光”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对高尚精神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鄙视。 “解秽天留蜕骨仙”,用“蜕骨仙”来比喻那些已经超越世俗、达到高尚精神境界的人。“解秽”,指摆脱世俗的污垢。“蜕骨”,指摆脱尘世的束缚而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里再次强调了对高尚精神的向往和对神仙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白鹤的形象和故事,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白鹤形象的描绘和对神仙境界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超越世俗的渴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高尚精神的崇敬之情。
创作背景
《为海客索赠鼓娘刘翠仙》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陈三立生活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在这样的背景下,陈三立创作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的诗歌。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可能与一位名叫刘翠仙的鼓娘有关。鼓娘是当时社会底层的一种职业,她们以击鼓为业,多在街头巷尾、茶馆酒肆等场所表演。陈三立可能通过某位海客的介绍或请求,为刘翠仙写下了这首诗。 通过诗歌的表达,陈三立可能旨在呈现鼓娘刘翠仙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借此反映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体现了陈三立对时代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相关诗词
  • 1
    [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2
    [金]
    夙有沧州趣,云扃梦几回。
    临深疑地尽,望远觉天开。
    月涌冰轮出,涛翻雪阵来。
    无机同海客,鸥鸟莫相猜。
  • 3
    [唐]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云泉。
    濡翰生新兴,群峰忽眼前。
    黛中分远近,笔下起风烟。
    岩翠深樵路,湖光出钓船。
    寒侵赤城顶,日照武陵川。
    若览名山志,仍闻招隐篇。
    遂令江海客,惆怅忆闲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