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

阳羡溪声冷骇人,洞庭山翠晚凝神。
天将金玉为风露,曾为高秋几度贫。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阳羡溪声和洞庭山翠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于高秋时节风露的感慨。 首句“阳羡溪声冷骇人”通过描绘阳羡溪流的声音寒冷惊人,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展现出溪流的清澈和寂静。这句诗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溪流的特质。 第二句“洞庭山翠晚凝神”则描绘了洞庭山晚上的翠绿景色,让人感受到山的深沉和宁静。这句诗中的“凝神”二字,表达了作者对于山色的专注和欣赏。 第三句“天将金玉为风露”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风露比作金玉,强调了风露的高贵和美好。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风露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一句“曾为高秋几度贫”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高秋时节的感慨。这句诗中的“几度贫”暗示了高秋时节可能会带来贫困,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高秋时节的怀念和留恋。 整首诗通过对阳羡溪声、洞庭山翠、风露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创作背景
唐朝诗人高蟾的《秋》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高蟾生活在唐末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同时,他个人也经历了多次科举不第的挫折,深感人生无常和世事艰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蟾创作了《秋》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的苦闷心情。诗中的意象如落叶、寒蝉、风雨等,都寓含了诗人对时代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感慨。 综上所述,高蟾的《秋》是在唐末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挫折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下一首
《句》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
    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
    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 3
    [唐]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