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

黄姑侍女两三人,散作名家不嫁春。
仙桂飘零篱菊尽,香容付与雪中身。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物以寄寓身世之感的诗。诗的首句“黄姑侍女两三人”点明所咏之物及其在世间的稀少。黄姑,传说中的河神织女之姊,织女与之结怨,谪下人间,住在河边的姑嫂院。这里借指桂花树也住着两位仙女,它们已是世间难得的稀少之物了。句中“两三人”字面看似明白,实则寓意精深,非细心人不能领会。次句“散作名家不嫁春”写这两位仙女的下凡。这句意思是说:这两位仙女的容貌才情本来可以嫁得一个如意郎君,享受人间爱情生活的,可是由于机缘乖舛,命运多舛,却不能如愿以偿,只好在人间“散作名家”,各自成为名家的望族之花了。三、四两句“仙桂飘零篱菊尽,香容付与雪中身”,是对下凡黄姑侍女的进一步咏赞。“仙桂”句是叹己身飘零,命途多舛,竟至篱菊凋尽。“香容”句则是对这两位黄姑侍女的赞语。此句中“雪中身”是指霜雪中挺拔的菊花,这两句寓赞于叹之中,发人思古之幽情。 这首诗用事较多,且有些事并非咏物所常需,如“黄姑”事,“侍女”事,“篱菊”事等。但这些事都与桂花有关联。用事恰切,贴切自然。语言朴实,但意境高远。此诗咏物寄意,借桂花以寄寓身世之感。全诗通过桂花树身上所散发出的种种可贵之处来表达自己追求贤妻良母的理想。虽然诗中用“仙桂”、“篱菊”来借喻黄姑侍女们的不幸遭遇,大有“众芳芜秽”,而她们却是“不嫁春”的胜境,虽身处不幸而更有一种不同凡俗的孤高之美。这两位黄姑侍女的品质正如她们所代表的仙桂、篱菊一样值得人赞叹。她们的经历和品德又正是贤妻良母形象的体现者。 作者曾被贬官泉州司理参军。此诗是他贬谪南交之地时所作,可能是对两位同病相怜的朋友的赠诗。本诗不仅有咏物以寄寓身世之感这一特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诗也有借咏物以宣扬封建道德及为理想人物唱赞歌之嫌。 这首诗写得最好的是二、三两句。“仙桂飘零篱菊尽”,是作者对黄姑侍女们的赞美和哀叹。这两位侍女本有“仙桂”那样高洁的品质和“篱菊”那样淡雅的容貌,然而却命运乖舛,“飘零”、“尽”字中都蕴含着这种深沉的内容。“香容付与雪中身”,是对黄姑侍女的进一步赞美。这两句中的“雪中身”不仅指霜雪中挺拔的菊花,而且可以喻指两位侍女高洁的情操和美好的品质。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特点是用典贴切自然,不露痕迹。如“黄姑侍女两三人”,本是出自《神仙传》中的河神织女之姊黄姑的故事,这里借指桂花树住着两位仙女;又如“侍女”本指婢妾或泛指女奴;又可指婢妾中的年轻者;这里借指被贬的两位朋友;还有“篱菊尽”也是用典,“采菊东篱下”是陶渊明的典故,这里借指田园生活等。这些典故用得十分贴切自然,令人读来毫无生硬晦涩之感。 这首诗的语言也很朴实清新。“香叶红男人”,这是对桂花色泽的描绘;“不嫁春”则是作者对两位侍女的赞誉;而“散作名家”,则表达了作者对两位朋友的祝愿。这些语言清新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嫌。 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方法。通过对两位侍女的赞美和哀叹,表达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不平之情;同时又通过对仙桂、篱菊等物的赞美和咏叹,表达了作者对两位朋友的祝愿和期望;此外还采用了用典、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含蓄委婉、耐人寻味。这些手法都为诗歌增添了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这组诗是宋代文人唐仲友创作的,以咏叹蜡梅为主题,与陈天予进行诗韵唱和的作品。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自然景观的触发:唐仲友可能是在观赏蜡梅时,被其独特的形态和幽香所吸引,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2. 人文环境的熏陶:唐仲友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唱和是当时文人间的一种重要交流方式。他可能受到当时文化氛围的影响,与陈天予进行诗韵唱和。 3. 个人情感的寄托:唐仲友通过对蜡梅的描绘,可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赞美,或者借物抒怀,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的来说,《蜡梅十五绝和陈天予韵》的创作背景涉及到自然景观、人文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关诗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