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陈伯孺西湖十咏二首》

偶向武林游,曾于天竺住。
明日欲离山,晴霞故变雨。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历山水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描述了作者偶然向武林游历,曾经在天竺住过一段时间。如今即将离开山林,却因晴天的霞光变幻成雨而感到不舍和留恋。 首句“偶向武林游”,作者以一种随意的态度,偶然向武林游历,展现了作者自由洒脱的性格。武林是杭州的别称,这里可能暗示了作者对杭州山水的好奇和向往。 “曾于天竺住”则进一步描述了作者在游历过程中的停留,天竺是杭州西湖群山中一个著名寺庙,作者曾在天竺住过一段时间,深入体验了山水的魅力。 “明日欲离山,晴霞故变雨”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即将离开山林时的情景。作者预感到离别在即,晴天的霞光也变得阴晴不定,仿佛变成了雨。这里的“晴霞”象征着作者与山水的亲密关系,“雨”则暗示了作者对山水的深深留恋。 整首诗通过作者的游历和住处,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和留恋。诗中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传递出作者对自然风景的深情厚意。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留恋,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无常。
创作背景
《和陈伯孺西湖十咏二首》是明朝诗人柳应芳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是与陈伯孺相互唱和的作品,创作背景可能与两位诗人的友谊、他们共同欣赏西湖美景的经历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热爱有关。通过诗歌,他们表达了对西湖景色的赞美和感慨。 需要注意的是,诗歌的创作背景往往与诗人的生活经历、情感状态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如果要更深入了解《和陈伯孺西湖十咏二首》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研究柳应芳和陈伯孺的生平、交往经历以及明朝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 4
    [宋]
    【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
  • 5
    [宋]
    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
    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
    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