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镇戎军厅壁》

夜闻碛外铃声苦,晓听城头画角哀。
不是感恩心似铁,谁人肯向此间来。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精湛的笔法,通过夜闻铃声、晨听画角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边塞生活与战斗场面的艰辛,倾诉了戍边将士的哀伤,传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首句“夜闻碛外铃声苦”,首先描绘了在寂静的夜晚,远在边塞的碛外,传来叮咚的马铃声,这声音是那样的凄苦,是那样的哀怨,透露出饱经风霜的将士们在疆场上艰苦奋战、历尽千辛万苦的悲苦心情。诗人通过“苦”字,把这铃声赋予人的情感,使人感到它像是在诉说着戍边将士的哀怨。 次句“晓听城头画角哀”,承上下,一脉相承。夜里的铃声报的是苦,天明的画角声唤起的却是哀。晓风习习,晓角凄鸣,这悲凉的军中乐声传入耳鼓,扣动心弦。诗中以“哀”字收结,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角声、铃声交织在一起的边地特有的悲凉气氛,留给读者不尽的哀愁。 第三句“不是感恩心似铁”,紧承“铃声苦”和“画角哀”,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戍边的将士们却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迎接挑战,他们坚信只要大家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就一定能共渡难关,取得战斗的胜利。一个“苦”字和一个“感恩”字,表现了将士们复杂的情感世界。 最后一句“谁人肯向此间来”,诗人以反问的句式揭示出此间环境之险恶,将士境遇之孤苦,感恩之心之高尚。由此,不难看出诗人对将士们所持的态度的深刻理解和对他们的由衷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生活细节的描绘和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边塞生活与战斗场面的艰辛,以及戍边将士们的艰苦奋斗、历尽千辛万苦而终不言悔的高尚品德。诗人通过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对戍边将士们进行了热情讴歌和礼赞。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边防事业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认同。
创作背景
《题镇戎军厅壁》是宋朝诗人张继常所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宋朝与西夏的战争以及镇戎军的地理环境有关。在宋夏战争期间,镇戎军是宋朝的重要边防重镇,承担着防御西夏入侵的任务。诗人张继常在镇戎军的厅壁上题写此诗,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慰问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边疆地区的荒凉景象,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诗词
  • 1
    [元]
    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览南州风物。
    落日金焦,浮绀宇,铁瓮独残城壁。
    云拥潮来,水随天去,几点沙鸥雪。
    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
    遥望石冢*然,参军此葬,万劫谁能发。
    桑梓龙荒,惊叹后、几度生灵埋灭。
    往事休论,酒杯才近,照见星星发。
    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
  • 2
    [宋]
    官虽镇阳居,身是镇阳客。
    北园潭上花,安问谁所植。
    春风无先後,烂漫争红白。
    一花聊一醉,尽醉犹须百。
    而我病不饮,对花空叹息。
    朝来不能归,暮看不忍摘。
    谓言花纵落,满地犹可席。
    不来才几时,人事已非昔。
    芳枝结青杏,翠叶新奕奕。
    落絮风卷尽,春归不留迹。
    空余绿潭水,尚带余春色。
    疑春竟何之,意谓追可得。
    东西遶潭行,蜂鸟已寂寂。
    惘然无所依,归驾不停轭。
    寓兴诚可乐,留情岂非惑。
    至今清夜梦,犹遶北潭北。
  • 3
    [明]
    斯楼屡易名,一上一伤情。
    白屋多为戍,青山半作城。
    雨中春树出,风里晚潮生。
    亦有归鸦早,闲鸣四五声。
张继常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