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同郑鲁望听杜鹃》

每到桃花发,山鹃叫得频。
今年同听处,吴下未归人。
客泪滴残月,物情愁暮春。
胥江有汪水,卿与濯衣尘。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离人的关怀。诗中描绘了桃花盛开、山鹃啼鸣的春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离人的关怀,提醒他们注意身体,不要忘记回家。 首联“每到桃花发,山鹃叫得频”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桃花盛开,山鹃啼鸣,这是春天最典型的景象之一。通过这一句,作者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颔联“今年同听处,吴下未归人”则表达了对离人的关怀。这里的“吴下”指的是吴地,即作者的故乡。诗句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还没有回家的离人的关心,提醒他们注意身体,不要忘记回家。 颈联“客泪滴残月,物情愁暮春”则表达了作者的愁绪和感叹。诗句中的“客泪”指的是离人的眼泪,而“暮春”则是指春天的末尾,也就是即将到来的夏季。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离人的同情和感慨,也表达了自己对季节变换的感慨。 最后一句“胥江有汪水,卿与濯衣尘”则是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祝愿。诗句中的“胥江”指的是胥江边上的水,而“卿”则是对友人的称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和祝愿,希望友人能够像在水中洗涤衣物一样,把烦恼和忧愁都洗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和离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离人的关怀。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关怀和祝愿。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到温馨和感动。
创作背景
《同郑鲁望听杜鹃》是宋代诗人林昉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昌盛的时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人生、社会等的感悟和思考。杜鹃鸟作为春季的一种常见鸟类,其鸣叫声也常常引起诗人们的注意和感慨。 2. 个人经历:林昉作为宋代文人,可能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杜鹃鸟的鸣叫声有着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3. 文学传统:杜鹃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悲愁、思乡等。林昉的《同郑鲁望听杜鹃》可能也受到了这种文学传统的影响。 综上所述,林昉的《同郑鲁望听杜鹃》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个人经历以及文学传统等因素有关。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林昉的生平经历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关诗词
  • 1
    [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2
    [清]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
  • 3
    [唐]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