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登江楼》

三江会合水交流,拥抱岚光送客舟。
只与寄诗身不到,老人可是负江楼。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乘舟去长江下游时的感想,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和对江上美景的留恋。 首句“三江会合水交流”,是写别离地点,点明友人乘舟将要去的地方,以及三江汇流之处水流纷乱的特点。次句“拥抱岚光送客舟”,描写江上景色。此句“岚光”指山间苍茫起伏的云雾之光,即前面所写的流水。江上风起云涌,雾气缭绕,江楼上的送别者正伫立凝望,以至满眼岚光,目送着友人的舟船渐行渐远。“拥抱”二字写得情意脉脉,极富神韵,使人仿佛看到诗人饱含着深情的笔触,情不自禁地用“拥抱”一词来表现自己一片依依不舍的惜别心情。 第三句“只与寄诗身不到”,是一篇中的警策之语,意思是友人的舟船虽然暂时不到这里,但自己美好的情意却随着三江之水永随友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不在于朝夕相守,而在于彼此心灵相通;不在于一席谈宴之欢,而在于长守相互寄诗之时。这种感情极为诚挚感人。 结尾“老人可是负江楼”,紧承上句而来。“可是”即难道,含有反诘、责问的意味。意思是:我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负心的行为大概就像这座辜负三江美景的江楼吧!在这里,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用一“负”字把江楼人格化,来倾泻自己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满腹愁情。 这首诗写得情深意切,别有韵味。诗人将三江会合、山光岚光的壮美景色与自己惜别之情融为一体,用景作结,余韵不尽。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即情语”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描绘衬托送别的感情,把别离时的惆怅之情描绘得情景交融,韵味无穷。这首诗的主旨不难看出:在它所描绘的旖旎的自然景色中,寄托着诗人对真挚友谊的赞叹。读此诗而不掩卷者,必能品味出诗人的感情。
创作背景
**《登江楼》的创作背景与诗人范成大出任四川地方官有关**。公元1175年(宋孝宗淳熙二年),范成大被任命为“知成都府”、“权四川制置使”,由他负责四川的政务。他在赴任和卸任回临安时,都曾经过武汉,并登上武昌南楼,写下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1
    [唐]
    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
    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
  • 2
    [唐]
    芳岁不我与,飒然凉风生。
    繁华扫地歇,蟋蟀充堂鸣。
    感物增忧思,奋衣出游行。
    行值古墓林,白骨下纵横。
    田竖鞭髑髅,村童扫精灵。
    精灵无奈何,像设安所荣。
    石人徒瞑目,表柱烧无声。
    试读碑上文,乃是昔时英。
    位极君诏葬,勋高盈忠贞。
    宠终禁樵采,立嗣修坟茔。
    运否前政缺,群盗多蚊虻。
    即此丘垄坏,铁心为沾缨。
    当其崇树日,岂意侵夺并。
    冥漠生变故,凄凉结幽明。
    悲端岂自我,外物纷相萦。
    所适非所见,前登江上城。
    倚楼临绿水,一望解伤情。
  • 3
    [宋]
    晚兴清无比,幽亭积水中。
    芰荷千柄雨,松竹四轩风。
    斗鸭飞翎健,潜鱼静思冲。
    飞潜乃常事,何足较穷通。
李宏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