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山积雪郁崔嵬,对景惭无倡和才。 晴日旧曾梅下饮,好怀今为竹林开。 仙人千劫能居此,俗客三生始一来。 未许扁舟落吾手,明朝相约共传杯。 |
| 这是一首诗歌的赏析,下面是对这首诗歌的翻译,希望对您有帮助: 译文 堆叠着山峦的积雪,雪色皑皑,郁郁嵬峨,此景令人好不欣悦。然而面对此景,我感到自己没有如崔李唱和的诗才。记得晴天的时候,我曾于梅花下饮酒,当时豪情勃发,而今又涌上心头。这里千载之下,有仙居于此,确实是修道养性的好地方。但只求避世之人,三生才有这么一个来客。尽管如此,却不允许将这只扁舟落入俗客之手。明日我将与你相约把酒共欢,相互传递着酒杯,同销万古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言律诗。在群山雪景中寄托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乱山积雪郁崔嵬”,从视觉上写出了山景之壮美。“乱山积雪”是近景,“郁崔嵬”是远景。诗人站在远处望去,只见群山环绕,层峦叠嶂,满山积雪皑皑耀眼,景色壮丽。“对景惭无倡和才”,是写诗人的感受。面对此景,诗人很惭愧,没有即兴吟诗的才能。因为即使崔李并肩唱和也难以匹敌眼前的美景。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赞赏,也流露出自己孤寂而惆怅的情怀。 颔联写诗人回忆过去在梅花下饮酒时的豪情。“晴日旧曾梅下饮”,诗人记得晴天的时候,他曾于梅花下饮酒,感到豪情勃发。“好怀今为竹林开”,而今面对群山的积雪景色,这种豪情又涌上心头。这里化用典故。“竹林”借指能吸引文人雅士的园林,“王、阮滥觞其末”(《晋书阮籍传》)。这一联写得情景交融,令人感到自然界的美丽与人的心情是分不开的。 颈联又从江山变为虚幻世界。“仙人千劫能居此”,这里运用了典故。“劫”是佛教术语,引申为变化多次的意思。“仙人千劫能居此”,说明这里是不朽的仙居。“俗客三生始一来”,而俗客连三生也不愿来。这里含有对俗客的鄙夷之意。因为只有仙人才能居处如此永久,俗客则连一次也不能长久居住。江山如此多娇,但并非任何人都能欣赏或居住。这一联把江山与人生巧妙地联系起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人生短暂而江山长久,要像仙人那样超脱尘俗,作仙客而不作俗客。 尾联写自己不能像仙人那样超脱尘俗,只好与朋友相约共赏美酒。“未许扁舟落吾手”,由于自己不能像仙人那样超脱尘俗,只好明天相约把酒共欢,把酒杯传来传去同销万古愁。“明朝相约共传杯”,以明天相约饮酒再次总结全诗的主题。这一联以呼告结尾,表现了诗人要象传酒杯那样将这个世界交给后起之秀来作最后一次畅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表明了诗人豁达和自信的态度,又含有一种只有后来者才能革故更新、将旧世界变成新世界的展望。 此诗采用移情入景的手法,在雄伟壮丽的群山雪景中寓含着诗人的感情:厌恶世俗喧嚣,不满现实,但又不追求、不颓丧;感到前途茫茫然、空虚无聊而又自信、乐观、旷达。这首诗正是诗人思想感情和生活遭遇的具体表现。诗人以山水作比兴,通过写景抒怀明志;用典多而贴切巧妙自然。全诗写得气韵高远、格调明朗。语言自然流利、清新雅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