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王光禄家屏后琵琶短歌》

十二金屏逐面遮,双鬟背倚弹琵琶。
六么弦急齐声按,桃叶桃根旧一家。
曲罢屏开但香雾,余音空绕珊瑚树。
中年魂梦不惊飞,雒月巫云引归路。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动人的闺情诗,细腻描绘出闺中少女歌舞弹奏的情景。全诗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对诗中女子心理活动的把握极其精准,体现了她出色的文学功底和艺术修养。 首句“十二金屏逐面遮”,生动地描绘出闺中少女的闺阁之深,金屏生姿,掩映成趣。金屏之多,足见其富贵。少女被屏风逐面遮掩,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环境,为下文的描绘奠定了基础。 “双鬟背倚弹琵琶”一句,通过描绘少女背倚屏风弹琵琶的情景,表现出她的娴静和优美。琵琶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深受人们的喜爱。少女弹奏琵琶,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艺,也表现出了她的优雅气质。 “六么弦急齐声按”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少女们的合奏场景。六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曲调,多用琵琶、筝等乐器演奏。弦急、齐声按,形象地表现了少女们演奏技艺的高超和演奏的热烈场面。 “桃叶桃根旧一家”一句,则展现了少女们的团结和友情。桃叶和桃根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常常用来形容女子之美或形容姐妹情深。此处将少女们比喻为桃叶桃根,表现出她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情谊。 “曲罢屏开但香雾,余音空绕珊瑚树。”这两句诗描绘了少女们演奏结束后的情景。屏风打开后,只剩下淡淡的香雾萦绕,而琵琶的余音却在珊瑚树上回荡。这一描绘既表现了演奏结束后的静谧和幽雅,也表现了琵琶的音色之美和少女们的技艺之高超。 最后两句“中年魂梦不惊飞,雒月巫云引归路。”则表达了诗人对少女们美好未来的祝愿和对她们幸福生活的向往。诗人相信,这些少女们将会在梦中也保持平静,像雒月巫云一样美丽而自由地生活。这一结尾既是对前文的总结,也表达了诗人对少女们美好未来的祝愿和对她们幸福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闺中少女们歌舞弹奏的情景和她们的美好形象。诗人通过对环境的营造、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展现出了少女们的才艺、气质和幸福生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王光禄家屏后琵琶短歌》的创作背景与作者柳应芳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柳应芳生活在明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艺术昌盛的时代。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修养和敏锐观察力的文人。 在这首诗中,柳应芳通过描绘王光禄家屏后的琵琶声,表达了对音乐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他可能是受到王光禄家庭音乐的启发,或者是通过琵琶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明朝时期,琵琶作为一种传统的乐器,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因此,柳应芳的这首《王光禄家屏后琵琶短歌》也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上一首
《寄远》
相关诗词
  • 1
    [唐]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乱
  • 2
    [宋]
    五柳先生门作开,宅边植杖久徘徊。
    陌头遥认颜光禄,诘旦先乘瘦马来。
  • 3
    [南北朝]
    依然临送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晚钓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