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杨屯田通判永兴》

长安弃废比藩方,通理犹宜占省郎。
入洛才名齐二陆,有唐门户本三杨。
袖中丹桂家声在,道畔丰碑祖德光。
莫向公余寻故第,榛芜难认靖恭坊。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对一个历史地点的深度思考和感慨,通过对长安弃废的藩方进行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家族兴衰的感慨。 首联“长安弃废比藩方,通理犹宜占省郎”,诗人首先描绘了长安的弃废景象,与曾经的藩方盛况形成对比。然而,尽管废弃,此地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适合有人在此担任官职。这一联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现在的感慨。 颔联“入洛才名齐二陆,有唐门户本三杨”,诗人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和家族来进一步描绘长安的过去。这里的“二陆”指的是西晋时的陆机、陆云兄弟,他们曾被誉为“洛中二十四友”之首,才华横溢。而“三杨”则是指唐代杨姓家族,他们曾是唐代的重要政治家和贵族,对唐代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联表达了长安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颈联“袖中丹桂家声在,道畔丰碑祖德光”,诗人描绘了长安的家族历史。这里的“丹桂”象征着荣耀和成功,“祖德光”则是指家族的荣誉和祖先的光辉事迹。诗人通过描述家族的辉煌历史和祖辈的光辉事迹,表达了对家族的敬仰和怀念。 尾联“莫向公余寻故第,榛芜难认靖恭坊”,诗人以劝诫的口吻告诫人们不要在公务之余寻找过去的故居,因为现在的故居已经变得荒芜不堪,难以辨认。这一联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沉湎于过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长安弃废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家族兴衰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家族历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族的敬仰和怀念。同时,诗人也以劝诫的口吻告诫人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沉湎于过去。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一首
《暮秋》
相关诗词
  • 1
    [宋]
    相阀峥嵘南渡初,万事遗绪要人抚。
    从知物理终无否,棠笏于今属魏谟。
  • 2
    [宋]
    忆昔京华聚首时,大兄常念阿连痴。
    别来相望天涯远,长诵对床风雨诗。
  • 3
    [元]
    西风萧萧鸿雁鸣,行子悠悠随旆旌。
    百年衣食仰奔走,四海甲兵纷战争。
    猥将笔札事卿相,叨备戎行陪俊英。
    军中草檄吾何有,马上操觚汝所能。
    人称阿买八分好,我爱永兴戈法精。
    吾女咿嚘学言语,汝儿读书知姓名。
    中年窃禄正为此,使有石田归力耕。
    汝今还家我羁旅,各劝加餐调寝兴。
    升堂再拜谒从母,儿妹踉跄欣走迎。
    扁舟石湖上先陇,霜露既降草木零。
    丁宁为我戒樵牧,慎勿剪伤松柏青。
    我欲还山结茅屋,五岳逍遥期向平。
    乞身时宰苦未许,南望白云劳我情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