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夜宿东白启师方丈》

竹梧满秋庭,萧萧凉气早。
孤灯照跏趺,高僧坐来晓。
风清鹤梦醒,云淡钟声杳。
尘事永相忘,心空众缘了。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禅僧的诗歌,作者通过细致的描绘僧人居住环境的秋景,烘托出寂静的气氛,然后又通过对高僧静坐、鹤梦醒来的描写,展示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物我两忘的境界。接着又用“尘事永相忘,心空众缘了”的诗句来表现禅僧超脱世俗,洞察人生,不拘一格的高风亮节。 这首诗的结构上层次分明,开合有度。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动作等描写,一层深入一层地表现出高僧超然物外、澄澈空灵的形象,语言朴实简洁,但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也十分优美,用词准确,表达清晰。如“萧萧凉气早”、“高僧坐来晓”、“云淡钟声杳”等诗句,既描绘出秋天的凉爽和早晨的清新,又表现出高僧的静坐和钟声的悠远。同时,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鹤梦醒”比喻高僧的清净心境,“众缘了”则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禅僧心空一切、无所挂碍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非常优秀的禅诗,通过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刻画和语言的表达,展示出禅僧超脱世俗、澄澈空灵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禅宗所强调的“心空一切”、“物我两忘”的境界。同时它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也是它的一大特点。
创作背景
《秋夜宿东白启师方丈》是明朝诗人沈遇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在秋夜中宿于东白山启师方丈的经历有关。东白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启师方丈则是佛教寺院中的一种高级职务,负责教导僧侣。诗人沈遇在秋夜宿于此地,可能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庄严神秘,以及秋天的寂静之美,于是创作了此诗。 以上只是推测,如果需要更准确的创作背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向专业人士请教。
相关诗词
  • 1
    [明]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 2
    [南北朝]
    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年犹未知。
  • 3
    [宋]
    元神夜夜宿丹田,云满黄庭月满天。
    两个鸳鸯浮绿水,水心一朵紫金莲。
沈遇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