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好事近·萧寺两珠红》

萧寺两株红,欲共晓霞争色。

独占岁寒天气,正群芳休息。


坐中清唱并阳春,写物妙诗格。

霜鬓自羞簪帽,叹如何抛得。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诗,主要描述了一幅萧寺的红叶与晓霞争艳的景象,并借此表达了对岁寒之时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些感慨。 首先,诗中的“萧寺两株红,欲共晓霞争色”,描述了萧寺中两株红叶与晓霞争艳的场景,形象生动,仿佛可以看到诗人所描绘的那一幕。同时,“欲共”一词也表现了诗人对红叶的赞美之情,似乎是赞扬红叶想要与晓霞一较高下的决心和勇气。 “独占岁寒天气,正群芳休息”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岁寒之时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萧瑟的冬天,群芳都已凋零,只有红叶独自盛开,这似乎象征着诗人对于孤独而坚韧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坐中清唱并阳春,写物妙诗格”两句诗则是对诗人自身的描绘,他在红叶、晓霞之中静静地坐着,吟唱着优美的诗歌,抒发着自己的情感。这两句也表明了诗人善于描绘事物的特点,通过描绘红叶和晓霞,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最后,“霜鬓自羞簪帽,叹如何抛得”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华老去的感慨,他看着霜鬓,羞于戴上帽子,感叹自己已经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去追求美好的生活。这似乎也是诗人对于人生的反思和自我安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萧寺红叶与晓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岁寒之时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些感慨。诗人善于描绘事物,表达情感,让人读后感到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宋朝诗人王之望的《好事近·萧寺两珠红》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五月,当时王之望因政治斗争被贬谪到黄州,并从破庙定惠院迁居到临皋亭。面对长江之夜的空旷景象,他产生了迷茫和惆怅的情绪。为了寻求解脱和表达内心的情感,他创作了这首词。词中通过描绘寺庙中的明珠和鲜艳的花朵,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苦闷。
相关诗词
  • 1
    [宋]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 2
    [清]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
    转眼葵肌初绣,又红欹栏角。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
    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
  • 3
    [宋]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阕。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彻。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