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杨亨仲还建康》

湖海重相面,干戈早脱身。
亦知怀琰琬,宁肯就风尘。
船泛东吴夜,梅寻故国春。
毛锥有持护,如子岂长贫。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的志向和情感,通过对湖海、干戈、东吴、故国等意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远离尘世纷争、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 首联“湖海重相面,干戈早脱身”,诗人表达了他希望早日摆脱战争的困扰,过上平静的生活。这里的“湖海”象征着广阔的世界和自由的生活,“干戈”则代表着战争和纷争。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颔联“亦知怀琰琬,宁肯就风尘”,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的选择,他宁愿远离尘世纷争,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里的“怀琰琬”象征着高贵和美好的事物,而“宁肯就风尘”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世俗的决心。 颈联“船泛东吴夜,梅寻故国春”,诗人描绘了他在东吴的夜游和故国的春天景象,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东吴”象征着远方的异乡,“故国”则代表着故乡和亲人。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尾联“毛锥有持护,如子岂长贫”,诗人用“毛锥”比喻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表达了他不会一直贫穷下去的信心。这里的“持护”象征着诗人的才华和追求,而“如子岂长贫”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信心。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相关诗词
  • 1
    [唐]
    江南年少十八九,乘舟欲渡青溪口。
    青溪口边一老翁,鬓眉皓白已衰朽。
    自言家代仕梁陈,垂朱拖紫三十人。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叠鼓乘朱轮。
    父兄三叶皆尚主,子女四代为妃嫔。
    南山赐田接御苑,北宫甲第连紫宸。
    直言荣华未休歇,不觉山崩海将竭。
    兵戈乱入建康城,烟火连烧未央阙。
    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
    山川改易失市朝,衢路纵横填白骨。
    老人此时尚少年,脱身走得投海边。
  • 2
    [南北朝]
    夕鸟已西度。
    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
    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
    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落。
    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
    分路一扬镳。
  • 3
    [明]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