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晚春曲》

春欲归何处,流莺也不知。
只应江上水,暗与落花期。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春之“归”为线索,以流莺、江水、落花为吟咏对象,以含蕴的笔法,表现了伤春、惜春之意。 首句“春欲归何处”,以疑问开篇,生动地表达了春天将逝去而无处可觅,为全诗笼罩了一层朦胧的伤春的气氛。这里一“归”字,点明时令和节气,并透露出春天的万物凋零、季节的更替的伤感情绪。次句“流莺也不知”,则把这种情绪推上了一层波峰浪尖,它把题中的“春欲归何处”转而由流莺来承担,更加突出了春归的特点和惜春的情怀。诗人不从正面描绘物象,而是唤起读者的想象,运用反常合道的笔法把物象点活,使其自身发出感情,带有主观色彩。这种含蓄蕴藉的描绘方法,使诗歌具有了婉转回环的风致。 后两句“只应江上水,暗与落花期”,是一首充满低徊流连、伤感无奈情绪的“春归引”。这两句点题,具体描绘了惜春的情怀。一方面春意不可留,“只应江上水,暗与落花期”写春光已逝的景致;另一方面表达自己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伤感之情。诗中描绘了流光似水,花落不为人知的悲凉景象。在字面上看,“暗与”两字似乎是连接着江水载花而去的意思,意思是春光随江水逝去了;在深层意义上讲,“暗与落花期”还暗示着诗人感叹时光的飞逝,想挽留却不能,无奈之情跃然纸上。这两句以江水拟人,以花谢喻春归,表面写景,实则抒情,情感真挚而炽烈。 此诗运用了反常合道的笔法,诗人没有直接写惜春、伤春之人,而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天写成了“走失”的孩子,而流莺、江水、落花则成了“寻找”春天的使者,使全诗更具有“韵味”,充满了低徊流连、伤感无奈的情绪。 此诗语言朴素洗炼,风格清新明快。诗人善于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进行拟人化描写,将物象点活,物人浑然一体。从炼字角度看,这首诗的两句中六用“一”字、“暗”字,既显得凝炼精警、委婉曲折,又富有传神之效。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于人的流水与落花变成富有感情的形象,他们仿佛是在为春光逝去而感到惊讶、惋惜;他们暗暗地等待着下一个春天,企盼来年再度开花结果。在为春天纵情歌唱的诗作不多的唐代诗苑中,这首五言小诗别具一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饱满的激情。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色的小诗。诗人在描绘时运用了反常合度的手法把物象点活含蓄委婉的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情绪全诗即景会情,从景入情落笔自然而起小中见大含蓄深厚回味无穷。诗人笔下的江水本无情而可载行人又可送客诗人赋予江水有情惜别之情化无情为有情增添了离别的感伤哀愁绵绵不绝增加了意蕴和意境的深度是一首情景浑成的抒情小诗也体现出了诗人精湛的艺术功力。
创作背景
**《晚春曲》的创作背景是感慨春将逝去的怅惘情绪**。宋人李檝这首《晚春曲》便是惜春、伤春之作,寄托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不舍和惋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2
    [唐]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 3
    [唐]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
    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
    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