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有所叹五首》

饥儿无食偷邻桑,主人杀儿尸道傍。
母兄知儿死不直,行哭吞声空叹息。
生重于桑亦易明。
何为以身邀所轻。
没身毫厘易其死,世上谁非窃桑子。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饥儿和偷桑母兄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上一些人道德沦丧的可悲现象。 首先,诗中描绘了一个饥儿因为无食而偷窃邻居桑树的情景。这个饥儿的行为虽然不符合道德规范,但他的行为源于饥饿的无奈,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当饥儿被发现并被主人杀死时,他的家人却表现得十分冷漠,甚至在尸旁叹息,却不肯伸张正义。 接着,诗中提出了一个深奥的道德问题:为什么有些人会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而轻易地改变一个人的生命?在这个故事中,改变饥儿的生命只需要一点点微小的努力,比如及时发现并制止饥儿的偷窃行为,或者向邻居说明情况并寻求帮助。然而,这些人却选择了冷漠和忽视,让一个无辜的生命轻易地消逝。 最后,诗中以“世上谁非窃桑子”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这种道德沦丧现象的深深忧虑。这个结尾既是对故事本身的总结,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严,不应该因为一己之私利而轻易地改变他人的命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饥儿和偷桑母兄的故事,揭示了社会上一些人道德沦丧的可悲现象,并提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尊严的重视。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诗词
  • 1
    [现代]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阑静听瀟瀟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 2
    [先秦]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
    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
  • 3
    [汉]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