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古意二首》

种松常待雪,种禾常及春。
荣悴虽有时,违性弥失真。
折腰彭泽畔,濯足沧浪滨。
此理亦易达,今人空问津。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的诗,通过对种松树、种禾苗等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出对人性、对自然的思考。 首两句“种松常待雪,种禾常及春”,通过描述种松树和种禾苗的常规操作,展现出一种规律性和时间性的关系。松树常在冬季雪后更显生机,而种禾苗则常常在春季开始生长。这种规律性和时间性提示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接下来的两句“荣悴虽有时,违性弥失真”,则揭示出一种更深的哲理。尽管草木荣枯有一定的季节规律,但违背本性的行为只会使生命失去真实的意义。这里的“违性”可以理解为违背自然本性,即违背人的真我本性。这进一步引发了对人性、对自然的思考。 “折腰彭泽畔,濯足沧浪滨”两句,以陶渊明的典故为例,表达了诗人对于违背本性的行为的反感。陶渊明在彭泽县做官时,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折腰行为,最终辞官归隐。这两句诗表明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真实、自由的人生状态,而不是违背本性的官场生活。 最后两句“此理亦易达,今人空问津”,是对前面所表达的哲理的总结和强调。这个道理虽然简单易懂,但现代人却常常忽视,甚至避而不谈。这表现出诗人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自然、人性理解的缺失的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种松树、种禾苗等自然现象,引出了对人性、对自然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真实、自由的人生追求。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值得人们反复品味。
创作背景
《古意二首》是明朝文人胡安创作的一组诗,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明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北宋朝廷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政治斗争,胡安因此写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态度。通过诗歌,他抒发了对时局的不满,对忠诚被辜负的悲愤,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