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试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

淑节韶光媚,皇明宠赐崇。
具寮颁玉尺,成器幸良工。
岂止寻常用,将传度量同。
人何不取利,物亦赖其功。
紫翰宣殊造,丹诚厉匪躬。
奉之无失坠,恩泽自天中。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皇帝恩赐的珍视以及在个人修养方面对儒士们产生的影响。接下来我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 首联“淑节韶光媚,皇明宠赐崇”,描述了节俭的美德和皇帝的恩宠。这里,“淑节”指的是节俭、质朴的品行,“韶光”则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二者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对于高尚品德的追求。而“皇明宠赐”则直接指出了皇帝对作者的恩赐,这是对作者品行和才华的肯定和赞扬。 颔联“具寮颁玉尺,成器幸良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儒家经典和学问的重视。这里的“玉尺”是古代量度的标准,用来比喻儒家经典,代表着学问的标准和规范。而“成器幸良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儒学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严谨的学习和努力,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颈联“岂止寻常用,将传度量同”,表达了作者对于儒学教育的长远意义的认识。这里,作者指出儒学教育不仅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能够为后人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儒士们发扬儒学精神、传播道德观念的期待。 尾联“人何不取利,物亦赖其功”,表达了作者对于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观念。这里,作者认为物品的功用不能忽视,人们应该充分利用物品的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作者也呼吁人们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描述作者高尚的品德、严谨的学术追求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表达了作者对于儒家思想的高度认同和推崇。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示意义和教育价值。
创作背景
《试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的创作背景是唐朝的一个特殊节日——中和节。唐朝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年)设立了中和节,这个节日被定在二月初一,寓意着四季中和,天下太平。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皇帝会赐给公卿大臣一种特殊的尺子,称为“中和尺”。这把尺子象征着皇帝的恩宠和信任,也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因此,李观写了这首《试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诗》,以表达对公卿大臣受到皇帝赐尺的羡慕和祝贺。
相关诗词
  • 1
    [唐]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 2
    [清]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
    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
    娇偏怯雨,影落西清。
    夹岸亭台,接天歌板,十四楼中乐太平。
    谁争赏?
    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
    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
    五陵石马,流水无声。
    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
    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 3
    [唐]
    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
    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
    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若个游人不竞攀,若个倡家不来折。
    倡家宝袜蛟龙帔,公子银鞍千万骑。
    黄莺一向花娇春,两两三三将子戏。
    千尺长条百尺枝,丹桂青榆相蔽亏。
    珊瑚叶上鸳鸯鸟,凤凰巢里雏鹓儿。
    巢倾枝折凤归去,条枯叶落狂风吹。
    一朝零落无人问,万古摧残君讵知。
    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行来行去尽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