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春日扈从幸北京》

晓随仙仗出时巡,圣主恩深四海春。
万马踏云开辇路,六龙扶日度天津。
阳和布泽初回暖,别苑飞花不动尘。
岂是扬雄能献赋,空惭载笔列词臣。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皇帝的仁政和美好春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1. 主题和情感:这首诗赞美了皇帝的恩德和仁政,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诗歌中的“圣主”指的是皇帝,通过描述春天的美好和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权力。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美好春天的赞美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 语言和表达: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景象。例如,“万马踏云开辇路,六龙扶日度天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和太阳被六龙扶助渡过天津的景象,表达了皇帝的威严和权力。同时,诗歌中的“阳和布泽初回暖”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春天比作温暖的气流,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 3. 结构:这首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诗歌以描述皇帝出巡为开端,接着描绘了壮观景象和春天的美好,最后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诗歌中的“岂是扬雄能献赋”一句也起到了转折的作用,将赞美转向了对自己的谦逊和惭愧之情。 4. 背景和意义:这首诗的背景是皇帝出巡时的情况,通过描述春天的美好和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展现了皇帝的威严和仁政。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体现了臣子对皇帝的忠诚和敬仰。在历史上,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为后人了解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巧妙的表达,赞美了皇帝的恩德和仁政,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整首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春日扈从幸北京》是明代文人胡广所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主要涉及明代初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况,以及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 首先,明代初期经济繁荣和政治高压并存。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和推动经济发展,使得国家实力逐渐强盛。然而,与此同时,他也实行了严格的政治控制,对官员和士人阶层实行高压政策。 其次,江西地区的理学兴盛和科举发达为胡广的创作提供了思想和文化背景。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胡广的诗歌注重表现儒家道德和人文精神。同时,科举制度的发达也为他提供了展示才华和进入官场的机会。 最后,胡广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也是《春日扈从幸北京》创作的重要背景。他曾担任馆阁官员,并有机会扈从皇帝北征,这些经历使他对宫廷生活和政治现实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他对儒家思想的大力推崇也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综上所述,《春日扈从幸北京》的创作背景涉及到明代初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况,以及作者胡广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
相关诗词
  • 1
    [宋]
    归骑翩翩去路赊,郁葱佳气望天涯。
    艰危剑阁三千里,惠爱刀州十万家。
    龙尾道边瞻日彩,鹿头关外别春华。
    金明扈从宸游处,休忆连年泛浣花。
  • 2
    [明]
    远戍鸡声晓,遥堤柳色浓。
    断云京口树,残月广陵钟。
    箫鼓官船发,图书御宝封。
    朝臣多扈从,冠佩日相逢。
  • 3
    [明]
    朝随六龙驾,远别黄金台。
    万乘出都门,旭日净浮埃。
    翠华正飞扬,玉辇从天回。
    羽林罗猛士,夹道驰云雷。
    回首望玉京,城阙何壮哉。
    海水向东流,西山郁崔嵬。
    上有五色云,垂辉映蓬莱。
    壮游惬周览,欲去仍迟回。
    策马天仗间,夙昔长追陪。
    古来词翰臣,岂但邹与枚?
    至今百世下,声誉扬九垓。
  • 4
    [先秦]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 5
    [唐]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
    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