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临江仙·不见都门亭畔柳》

不见都门亭畔柳,春来绿尽长条。
柳边行色马萧萧。
一枝折赠,相见又何朝。
酒尽曲终人去也,风前亦自无聊。
祗应於我恨偏饶。
东君特地,付与沈郎腰。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离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相思之情。 首句“不见都门亭畔柳,春来绿尽长条”,描绘了都门亭畔柳树的离别场景。在春天的到来,柳树的新生却很快地消逝了,暗示着离别的迫近。接着,“柳边行色马萧萧”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柳树旁,离别的马匹嘶鸣着,行色匆匆,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一枝折赠,相见又何朝”两句诗中,“一枝”指代的是柳枝,也暗含了依依惜别之情。折柳赠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也是表达相思之情的一种方式。然而,相见的时间是多么的难以预料。 接下来的“酒尽曲终人去也,风前亦自无聊”两句诗,表达了离别后的孤寂和无助。离别时,酒已尽,曲已终,人离去,只剩下诗人独自在风前徘徊,心中无助又无奈。 最后,“祗应於我恨偏饶。东君特地,付与沈郎腰。”诗人通过“祗应於我恨偏饶”表达了离别之恨尤其深重。而“东君特地,付与沈郎腰。”中的“沈郎”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宝带,常被用作相思之词。这句诗表示,离别的痛苦应该只有我一个人承受,而神明将这种痛苦已经完全交付给了沈郎。 整首诗通过对都门亭畔柳树的描绘,以及离别场景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愁和相思之情。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象征,使得诗歌的艺术表现力非常丰富。
创作背景
许庭的《临江仙·不见都门亭畔柳》的创作背景与宋室的南渡有关。在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人占领,宋徽宗、钦宗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被金人掳掠北上,史称“靖康之耻”。随后,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重建宋朝,史称“南宋”。这个历史事件对宋朝及其人民造成了深重的创伤和动荡,也在很多文人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许庭的这首《临江仙》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都门亭畔的柳树来表达对故国和往昔生活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悲苦。
下一首
《句》
相关诗词
  • 1
    [清]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2
    [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戌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 3
    [宋]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