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人未必知心事。 | 
| 这首诗的题目是《杂诗》,作者不明,但从其语言和意境来推测,似为中唐或宋明间的文人所作。此诗开篇即反问“傍人未必知心事”,看似突兀,实则颇有意味。这里面既含有对“傍人”的不解之意,又含有对知心者的倾诉欲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孤独感。 “心事”即心中的愿望和情思,这是人皆有之的。但是,这种内心活动往往并不轻易流露,因为“心事”往往带有很大的隐私性,同时也会因各种原因而难以被人理解。所以,“傍人”是不可能知道的。“未必”二字,既含有事在人为的成份,也含有事在必行、难以言传的成分。这就使全诗形成了一种含蓄、朦胧的意境美。 此诗的语言极平易,但意境深远,这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语言的锤炼。首先是“傍人”二字,平中有峻峭之势,一个“傍”字把人与己的关系勾画出来。“知”字更是托出诗人一种渴望理解、渴望同情而又不得不在孤独中沉重的徘徊的心情。同时,语言简炼。“心事”二字,让人感到诗人是在抒写一种内心独白式的感情。“未必”二字,似是诗人对自己诉说而又欲言又止的神态。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但其间包含的情感和思想却是不少的。诗人通过这种内心独白式的语言,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这首诗虽然语言平易,但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