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怀毗陵孙二》

适与饥寒会,重怀旅寓年。
通家无仲子,举世有谁贤。
褊性多违俗,权门岂慕膻。
芳兰惭下体,玉树每齐肩。
衣冷分缯絮,囊空乞酒钱。
雪深烧烛夜,春远踏花天。
人事零如雨,欢期断若烟。
黄尘三岁别,白日几回眠。
朱颊今何似,华颠渐可怜。
终能忘一饭,语报愧茫然。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漂泊生涯的自我写照。诗中描述了诗人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感慨人生无常,世态炎凉,慨叹自己不合时宜,怀才不遇,同时表达了在外漂泊的孤寂心情。 首联“适与饥寒会,重怀旅寓年”,直接点明了自己的困境:饥寒交迫,无依无靠。而这种状况又是由旅居他乡引起的。 颔联“通家无仲子,举世有谁贤”,用典表达了自己被世人所忽视的境遇。通家尚且如此,可见世态炎凉。仲子是《孟子》中的人物,作者用他与自己没有亲戚关系的事实说明世人对自己不重视。“举世有谁贤”是对“通家无仲子”的补充说明,意思是说世上像自己这样的人太多了。 颈联“褊性多违俗,权门岂慕膻”,表达了自己不合时宜的性格和不愿趋炎附势的处世态度。“褊性”指性格狭隘,“多违俗”指常常违背世俗习气,“岂慕膻”则表示看不起权贵。这两句把诗人的高洁性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黄尘三岁别,白日几回眠”,描写诗人在外漂泊的孤寂之境。“黄尘”即尘土飞扬之地,代指任何地方。“三岁”言时间之长,“几回眠”则表达了漂泊生活的孤独和疲倦。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对命运的无奈。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多用典故,既显示了作者的学识渊博,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寄怀毗陵孙二》是明朝诗人盛鸣世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诗人与友人的交往:盛鸣世与毗陵(今江苏常州)的孙二有着深厚的友谊,他们可能曾有过共同的经历或交流。这首诗是诗人在思念友人时,表达对他们的友情和怀念之情。 2. 诗人的生活经历:盛鸣世在明朝生活,那个时代的文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生活感悟。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3. 文学传统的影响:古代的诗歌传统对盛鸣世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诗人可能借鉴了前人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综上所述,《寄怀毗陵孙二》的创作背景是盛鸣世与毗陵孙二的友情、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文学传统的影响相结合的结果。
相关诗词
  • 1
    [清]
    戎马偏南国,荆扉独隐沦。
    琴书娱白发,板荡失青春。
    世事袁闳老,生涯阮籍贫。
    向来高蹈志,寂绝更谁邻。
  • 2
    [唐]
    圣朝思纪律,宪府得中贤。
    指顾风行地,仪形月丽天。
    不仁恒自远,为政复何先。
    虚室唯生白,闲情却草玄。
    迎霜红叶早,过雨碧苔鲜。
    鱼乐翻秋水,乌声隔暮烟。
    旧游多绝席,感物遂成篇。
    更许穷荒谷,追歌白雪前。
  • 3
    [明]
    谪居屡在陈,从者有愠见。
    山荒聊可田,钱矰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放习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鸟雀,贫寡发余羡。
    持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