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慈氏院假山》

风涛舂断越山骨,聚集奇险成千峰。
碧瓮为潭立涎石,直疑岩底藏蛟龙。
作品赏析
这首诗《风涛舂断越山骨,聚集奇险成千峰。碧瓮为潭立涎石,直疑岩底藏蛟龙。》是一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作。它描绘了风涛冲击下越山奇险峻美的景象,以及碧瓮潭的神秘和生动。 首句“风涛舂断越山骨”,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风涛冲击下越山骨感的画面。这里的“舂”字形象地表达了风涛的冲击力度,而“越山”则点明了这是对越山的描绘。通过这个字眼,我们可以感受到风涛的强大力量和越山的坚韧。 “聚集奇险成千峰”一句,诗人用“奇险”来形容越山的独特之处,并进一步描绘出千峰竞秀的壮观景象。这里的“聚集”一词,不仅表达了越山山脉的连绵不断,也暗示了风涛的聚集作用,使得越山更加奇特和险峻。 “碧瓮为潭立涎石”一句,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碧瓮潭描绘得生动有趣。碧瓮为潭,形象地表达了潭水的清澈和碧绿,同时也展现了风涛冲击下潭水的深度和广度。立涎石则表达了风涛的强大力量,使得石头都变得湿润和滑腻。 最后,“直疑岩底藏蛟龙”一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越山的岩底,并以此为背景描绘了深藏其中的蛟龙。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越山岩底的神秘和生动,也进一步突出了风涛对越山的塑造作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风涛冲击下越山奇险峻美的景象,以及碧瓮潭的神秘和生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赞美自然风光的佳作。
相关诗词
  • 1
    [宋]
    推倒扶起,觌面千里。
    唯小释迦,风前按指。
    直饶海印发光,也是雪峰道底。
    遍界是文殊,遍界是慈氏。
  • 2
    [宋]
    老瞿昙,没碑记。
    占慈氏机先,埋通天界至。
    也须还我坐具地。
  • 3
    [宋]
    青玻瓈盆插千岑,湘江水清无古今。
    何处拭目穷表里,太平飞阁暂登临。
    朝阳不闻皂盖下,愚溪但见古木阴。
    谁与洗涤怀古恨,坐有佳客非孤斟。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