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瓮为潭立涎石,直疑岩底藏蛟龙。
意思:为建立涎石瓮潭碧,一直怀疑岩底藏蛟龙。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慈氏院假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风涛舂断越山骨,聚集奇险成千峰。碧瓮为潭立涎石,直疑岩底藏蛟龙。》是一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之作。它描绘了风涛冲击下越山奇险峻美的景象,以及碧瓮潭的神秘和生动。
首句“风涛舂断越山骨”,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风涛冲击下越山骨感的画面。这里的“舂”字形象地表达了风涛的冲击力度,而“越山”则点明了这是对越山的描绘。通过这个字眼,我们可以感受到风涛的强大力量和越山的坚韧。
“聚集奇险成千峰”一句,诗人用“奇险”来形容越山的独特之处,并进一步描绘出千峰竞秀的壮观景象。这里的“聚集”一词,不仅表达了越山山脉的连绵不断,也暗示了风涛的聚集作用,使得越山更加奇特和险峻。
“碧瓮为潭立涎石”一句,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碧瓮潭描绘得生动有趣。碧瓮为潭,形象地表达了潭水的清澈和碧绿,同时也展现了风涛冲击下潭水的深度和广度。立涎石则表达了风涛的强大力量,使得石头都变得湿润和滑腻。
最后,“直疑岩底藏蛟龙”一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越山的岩底,并以此为背景描绘了深藏其中的蛟龙。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越山岩底的神秘和生动,也进一步突出了风涛对越山的塑造作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风涛冲击下越山奇险峻美的景象,以及碧瓮潭的神秘和生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赞美自然风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