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清明林下》

游丝百尺飞到地,野蝶寻春有狂意。
一番轻雨洗梨花,啼出玉真无限泪。
老夫不入少年场,直向南轩亭午睡。
觉来历省梦中事,却忆邯鄣枕中记。
作品赏析
这首诗《游丝百尺飞到地》展现出诗人游历时的心情和对春天的赞美,通过生动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游子眼中的春日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先,诗中的“游丝百尺飞到地,野蝶寻春有狂意。”这两句描述了春日里飘荡的游丝和飞舞的野蝶,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活力四溢。游丝象征着春天的气息,飞舞的野蝶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一番轻雨洗梨花,啼出玉真无限泪。”这两句描绘了轻雨洗刷后的梨花,晶莹剔透,如同泪水一般,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动人。这里的“玉真”是指仙界中的仙女,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柔情和美好愿望。 接下来,“老夫不入少年场,直向南轩亭午睡。”这两句表现出诗人的老态和沉稳,不愿意再与年轻人的狂放和浮躁为伍,选择独自在南轩午睡。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也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最后,“觉来历省梦中事,却忆邯鄣枕中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醒来后的感受,回想起梦中的事情,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美好时光。这里的“邯鄣枕中记”典故来自古代小说,是梦中的经历和记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日里的美丽景象,通过不同的场景和人物描绘出春天的魅力和活力。同时,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追求,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清明林下》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经历和情感有关**。郑伯玉在北宋灭亡后,流落江南,满腔爱国热情的他,面对眼前的美景,想到了灭国之痛,因此写下了这首用江南清明之美景来衬托对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的作品。
相关诗词
  • 1
    [唐]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林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 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山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 2
    [宋]
    汤泛冰瓷一坐春。
    长松林下得灵根。
    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灯焰焰,酒醺醺。
    壑源曾未醒酲魂。
    与君更把长生碗,聊为清歌驻白云。
  • 3
    [宋]
    一叶扁舟卷画帘。
    老妻学饮伴清谈。
    人传诗句满江南。
    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
    杜鹃声乱水如环。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