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夜宿顾墓田家》

夜投顾墓村,霜花吹白门。
灯寒釜烟灭,船聚溪声喧。
仆夫悄不寐,老妪泣且言。
租税急星火,诛求尽鸡豚。
倾囊叹饥岁,接境愁荒原。
十室九逃散,如何卖儿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农村遭受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的诗。此诗的最大特点,是直抒胸臆,情真语挚,格调沉郁,感伤痛切。作者将诗情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哀伤之中,颇有唐人哀婉之遗风。 “夜投顾墓村”,点明投宿的时间和地点。“霜花吹白门”,从“吹”字看,应当说诗人对于此情此景,并非初次领略,但不妨碍他再一次感受到清冷和凄凉。一盏孤灯,燃得既微且寒,似乎它本身就象征着寒门寒窗,加上夜已深沉,霜风更紧,从釜中喷出的热气化为缕缕青烟无形而消散。所以诗人产生了一个幻觉,听差船工告诉说村里正在忙着会集村民议定今年征收租税的多少以及有无困难,“舟车交作,鸡豚锐征”的时代背景下.心中闪过一丝解袱脱累的欣快后;立刻又被紧迫的催租声所惊醒。他看见的是“仆夫悄然不寐”,老妪则泣诉着租税如火,官府的横征暴敛逼得农民倾家荡产甚至逃亡。诗人不禁为农家的未来而忧愁,于是他发出了“十室九户逃散”的慨叹。 “如何卖儿孙”一句,更是痛彻心扉的悲号。诗人通过这一句描写苛政猛于虎的现实。似乎还不大足以说明“税租急星火”的不公不义之处。便引出农民另一连遭不幸的现象——“诛求尽鸡豚”。致使民不聊生的根源在官府对人民的竭泽而渔!一个“尽”字揭示出赋税的不公不义与不择手段、百姓为何十室九逃的根本原因所在。“倾囊卖儿孙”将农民的不堪重负推向了极至。 此诗以叙事为主,但情复如一,格调沉郁,感伤痛切。全诗语言朴实真切,但富有表现力,如“灯寒釜烟灭”中的“寒”字,“泣且言”的“泣”与“言”字,“倾囊卖儿孙”的“倾”与“卖”字等,都含意丰富,表现手法颇具匠心。作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眼前所见,并非抽象的夸张或慨叹。全诗忧愤重重,全靠这些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真切的感受来带动全篇。所以这又是些典型形象的真实感人的生活写照。通过这些典型形象的具体描绘,能让人感受到时代和环境对普通人的命运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创作背景
《夜宿顾墓田家》是明朝诗人盛彧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环境:明朝时期,社会经历了很多动荡和变革。诗人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关注。 2. 田园生活:诗人在夜晚借宿农家,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和朴实。这可能引发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喧嚣的厌倦。 3. 人际交往:诗人在农家与主人交流,可能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也可能成为他创作这首诗的动机之一。 综上所述,《夜宿顾墓田家》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社会环境、田园生活和人际交往等因素有关。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诗词
  • 1
    [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2
    [唐]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 3
    [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4
    [明]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 5
    [南北朝]
    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年犹未知。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