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杨可及第还乡》

君恩兼喜拜维桑,路入家山道更光。
春色殿前初脱白,秋风陇上见焚黄。
偏留名纸呼先辈,喜著蓝袍到故乡。
科第孝思俱已遂,却经剑栈莫凄凉。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对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一种肯定和怀念。通过诗人回乡的经历,展示了这一制度的优势,同时,也对曾经参与科举的人表示了尊重和思念。 “君恩兼喜拜维桑”,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恩泽的感激,以及对家乡故土的眷恋。“路入家山道更光”则描绘了回家的道路更加光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欣慰。 “春色殿前初脱白,秋风陇上见焚黄”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科举考试中的两个重要阶段:脱白袍和焚黄。脱白袍,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意味着从平民成为官员;焚黄,则是指官员在祭祖仪式上,将黄纸焚烧,以示尊敬和感恩。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获得官职的历程和祭祖的仪式,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感恩之情。 “偏留名纸呼先辈”,这里的前辈是指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的人。“喜著蓝袍到故乡”中的蓝袍是进士的标志,表明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获得官职。诗人表示对这些先辈的敬仰和思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回到故乡的喜悦之情。 最后两句“科第孝思俱已遂,却经剑栈莫凄凉”,表达了诗人对科举制度和家乡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实现了对父母的孝思。但是,在回乡的路上,不要因为路途的艰辛而感到凄凉。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科举制度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一种赞美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故土的眷恋和感恩之情。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读来令人感动。
创作背景
《送杨可及第还乡》是宋朝诗人梅询所作的一首诗,创作背景主要基于杨可及第后返回家乡的事件。在古代,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而及第则意味着考试成功,取得了入仕的资格。因此,杨可及第对于他个人和他的家乡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事。 梅询作为杨可的朋友或者同僚,可能对此有所感触,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祝贺杨可,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未来仕途的祝愿和期待。此外,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价值观和风尚,比如重视学问、尊重人才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相关诗词
  • 1
    [唐]
    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
  • 2
    [清]
    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
    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
    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
    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 3
    [唐]
    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
    发时谁不开筵送,到处人争与马骑。
    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
    乡中后辈游门馆,半是来求近日诗。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