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太液晴波》

灵沼溶溶淑气回,玉泉初暖碧如苔。
风回鳌背山光动,日照龙鳞镜影开。
飞鸟惯随仙仗过,游鱼偏识翠华来。
愿倾池水成春酒,添进南山万寿杯。
作品赏析
这首诗名为“游龙沼”,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环境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先,诗人在开篇就描绘了灵沼的环境,“溶溶淑气回,玉泉初暖碧如苔”。诗人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池塘的水面平静,充满着温和的气息,玉泉初暖,清澈碧绿,仿佛苔藓一般。这既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 接着,“风回鳌背山光动,日照龙鳞镜影开”这一句描绘了风回浪起,鳌背山光动荡的画面,日光照射在水面上,仿佛镜影开。这里的描绘十分富有画面感,既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也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再看“游鱼偏识翠华来”一句,诗人以游鱼为视角,描绘了翠华来到池塘边,游鱼纷纷游来迎接的场景。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最后,“愿倾池水成春酒,添进南山万寿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意。诗人希望将池塘的水全部变成美酒,献给南山万寿杯,这一句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自然气息的诗篇,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的敬意。这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艺术性的诗歌,值得一读再读。
创作背景
《太液晴波》是明代文学家曾棨创作的一首应制诗,描绘了北京太液池(今中南海和北海)的美丽景色。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明代北京的宫廷文化以及曾棨个人的经历有关。 在明代,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宫廷文化繁荣,许多文人雅士为皇室服务,创作了大量的应制诗。曾棨作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曾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等官职,为皇帝起草文告。《太液晴波》便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首描绘宫廷景色的诗。 此诗通过描绘太液池的波光粼粼、宫殿巍峨、花木葱茏的景色,展现了宫廷的富丽堂皇和宁静雅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的歌颂。
相关诗词
  • 1
    [明]
    风林不定惊枝袅,上有修翎两山鸟。
    溪边独鹭短丝垂,影落晴波秋渺渺。
    鸳鸯鸂鶒似争春,锦毛绣翼相鲜新。
    寒乌数点寂相背,颇学山翁避贵人。
    山鸡两翼花如剪,未胜鹅群娇宛转。
    曲水亭前路有无,黄陵庙下湖深浅。
    穷崖老树猿倒悬,彼何色者白与玄。
    山中麛子未生角,错立不知谁后前。
    世间飞走各有性,诗人自古歌鱼鸢。
    莫将藻绘作物假,此物自是无声篇。
  • 2
    [宋]
    沈水香销梦半醒。
    斜阳恰照竹间亭。
    戏临小草书团扇,自拣残花插净瓶。
    莺宛转,燕丁宁。
    晴波不动晚山青。
    玉人只怨春归去,不道槐云绿满庭。
  • 3
    [宋]
    几载沧江梦,此夕复经过。
    双台双峙如画,空翠滴晴波。
    不是先生高节,激起清风千古,汉鼎复如何。
    矫首望天际,烟树翠婆娑。
    危楼下,数不尽,去帆多。
    人人惊肉生髀,却日欲挥戈。
    谁识矶边泉石,别有壶中天地,烟雨一青蓑。
    自笑亦华发,三叹吊岩阿。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