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俞汝尚致仁还乡》

清明冲节是身谋,御史郎官不肯留。
回首轩裳双脱屣,放怀天地一轻沤。
卞云苕月柴门静,菱雨苹风野艇秋。
仰羡冥鸿空自愧,区区图报示知休。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扫墓祭祖,悼念逝去的亲人,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清明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对于时间的感慨。 首先,诗人提到了自己在这个节日里的处境。“清明冲节是身谋”,这里的“身谋”是指自己在仕途上的处境,暗示着诗人对仕途的不满和无奈。作为一个御史郎官,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感让他无法留下来,这表明他对仕途的追求并不是出于个人利益,而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接着,“回首轩裳双脱屣”,这里的“双脱屣”是指诗人辞官归隐的决心。诗人认为自己已经放下了过去的荣誉和责任,放下了对名利的追求,只求在天地之间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于生命的尊重。 “卞云苕月柴门静”,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环境。“卞云苕月”是指夜晚的月光照耀着一片幽静的竹林,这暗示着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生活得宁静而舒适。“柴门静”则表明诗人的居所非常简陋,但是它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亲近和对于朴素生活的热爱。 最后,“仰羡冥鸿空自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憧憬。“冥鸿”是指高飞的鸿雁,这里比喻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和高尚的精神追求。诗人认为自己过去的追求太过狭隘和功利,而现在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意义。他希望能够像高飞的鸿雁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广阔的天空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于时间的感慨。他通过对清明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无奈和对于自由的向往。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感悟,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创作背景
**《送俞汝尚致仁还乡》是宋朝诗人滕元发的一首诗,创作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首先,从社会背景来看,宋朝时期,士人阶层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重视孝道,许多官员在年老或身体不佳时,会选择致仕回乡,以尽孝道。俞汝尚的选择,符合当时的社会风气。 其次,从个人背景来看,滕元发与俞汝尚有着深厚的友情,二人交往密切。因此,当俞汝尚决定致仁还乡时,滕元发深感不舍,同时也对好友的决定表示理解和尊重。在这种情感交织的背景下,滕元发创作了《送俞汝尚致仁还乡》一诗,以表达对好友的祝福和思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相关诗词
  • 1
    [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2
    [唐]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3
    [唐]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