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透碧霄》

初疑石壁无行路,已转方知透碧霄。
茶鼎快烹泉窦月,酒杯低吸海门潮。
乾坤浩荡乡心远,岁月苍忙客鬓凋。
欲约洪崖同一笑,满山竹自萧萧。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七言古诗。诗的前六句由登山的体会生发,描写一个客人迷路而最终脱险的经过。他说起初疑心石壁已绝了去路,再也无路可通;其实这不过是恍忽之感,并无真意。突然间峰回路转,一片碧霄开朗,疑云冰消雪化,使人顿时心旷神怡。山泉在石缝间奔突飞流,月影映照,沏出香茗,诗人品尝着泉沏月,不觉酒兴大发,于是俯身溪边,吸水为酒,仿佛能吸得海潮起落,饮入了多少江湖奇伟之气。 然而在这浩浩荡荡的江湖之气的包围下,客居在异乡的诗人却不能不生乡关之思。乾坤虽大,岁月匆忙,自己却已两鬓如霜,韶华已逝。于是他忽然想起传说中的仙客洪崖先生,也和他一样寄迹人间,奔波于尘世之中。他想要和他同一笑口常开,超然物外。但是当他抬起头来时,只见山上的竹林萧萧瑟瑟,万籁俱寂。诗人虽然也描写了山的幽静清翠,泉的清澈澄明以及茶叶的碧绿以及烹茶的美味、酒水的清淳等等,但并没有着意刻画人物的悠闲自在之感,而着重表现了时间与空间的扩大,使人感到一种宇宙的空旷感与时间的紧迫感。他不仅写出了登山的感受,而且通过这登山的过程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与苦闷。这种主观心境与客观景物相契合的诗境在别的地方也是不多见的。这首诗的可取之处在于通过山路变化的形象把这种感觉和心情逼真地描摹出来,烘托出诗人归隐无计的厌烦和欣喜之情,反映了他的思想性格和情绪特征。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中肯、描写生动、笔触明快而富于抒情气氛,虽然属于近体诗中的五言绝句,写法上也没有特异的旁求或特殊的技巧。然而形象逼真、感受深沉、表现灵活且感情热烈。充分表现了作者即景会心,制诗成癖的妙处。此外该诗也可作为观察自然、了解心情以美化生活的示。总之,这诗描写了一段旅途中的真切感受,展示了作者的个性和情致。它的美学价值因此得到了提升。所以沈德潜最后称赞说:“末二语放开怀抱,见潇洒之极。”这些看法确实是可以给人一些启发的。
创作背景
朱叔大的《透碧霄》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的金兵南侵事件有关。当时,金兵大举进攻,洛阳、汴京等地均遭受战争破坏。朱敦儒携家南逃,避难江南,途中舟行长江。这首词就是他在逃亡途中,借古忧今,抒发爱国情怀,感时抒愤之作。
相关诗词
  • 1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2
    [唐]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
    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 3
    [宋]
    高挹方诸荐水仓,醮坛时见烛神光。
    日边甲帐虽虚设,汾上楼船不可忘。
    船概碧霄甘露白,鼎迁幽壤瑞云黄。
    东巡岱岳探金策,倒指宁闻寿数长。
朱叔大的其他作品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