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秦中春望》

凤楼春望好,宫阙一重重。
上苑雨中树,终南霁后峰。
落花行处遍,佳气晚来浓。
喜见休明代,霓裳蹑道踪。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喜见休明代,霓裳蹑道踪”,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罢黜繁杂的政令,恢复清明政治的期望。 首联“凤楼春望好,宫阙一重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展现出皇宫的壮丽和威严。凤楼是皇宫的象征,春光明媚,景色宜人,作者在凤楼眺望,看到的是一重重高耸的宫阙。这一句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表现出作者对朝廷的敬畏和赞美。 颔联“上苑雨中树,终南霁后峰”,进一步描绘了上苑的景色和终南山的变化。上苑是皇家园林,雨中的树木显得更加郁郁葱葱,而终南山在霁后更显雄伟。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朝廷清明的期望。 颈联“落花行处遍,佳气晚来浓”,描绘了落花飘零的景象和傍晚时分的祥瑞之气。落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祥瑞之气则代表着吉祥和繁荣。这一联通过对落花和祥瑞之气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清明、社会繁荣的期望。 尾联“喜见休明代,霓裳蹑道踪”,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罢黜繁杂政令、恢复清明政治的期望。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朝廷清明、社会繁荣的期望,而“喜见休明代”则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能够实行清明的政治、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喜悦和期待。同时,“霓裳蹑道踪”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像神仙一样,轻盈地走在神仙之道上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上苑的景色、落花和祥瑞之气等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清明、社会繁荣的期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像神仙一样走在神仙之道上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创作背景
《秦中春望》是唐朝诗人元淳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元淳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但在元淳所处的时代,社会已经开始出现动荡和不安定因素。 元淳可能亲身感受到了社会的动荡和变化,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不安。同时,他可能也对自己的生活境遇感到不满和苦闷,因此借助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元淳通过描写春天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诗歌运用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比喻,展现了元淳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因此,《秦中春望》的创作背景包括了社会历史环境、诗人个人生活经历以及对生命和未来的思考。
相关诗词
  • 1
    [唐]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 2
    [唐]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絶,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
    含嚬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
    丧乱漂沦何堪说!
    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
    君能为妾解金鞍,妾亦与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臈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
    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
    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攂金鼓。
    居人走出半仓惶,朝士归来尚疑误。
    是时西面官军入,拟[二]向潼
  • 3
    [唐]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