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风不鸣条》

习习和风至,过条不自鸣。
暗通青律起,远傍白蘋生。
拂树花仍落,经林鸟自惊。
几牵萝蔓动,潜惹柳丝轻。
入谷迷松响,开窗失竹声。
薰弦方在御,万国仰皇情。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其语言优美,对仗工整,富有意境。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习习和风至,过条不自鸣。”这两句描述了和风徐徐的景象,微风拂过,树枝不发出声响。这是一种静态的美,但诗人却通过“过条不自鸣”这一动态的元素,将静态与动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2. “暗通青律起,远傍白蘋生。”这句诗描绘了风与自然的关系。风无声无息地带来春天的气息,它拂过水面,使水面上的浮萍生出新芽;它吹过树林,树叶开始发出新芽;它拂过花朵,花朵绽放出新的色彩。这种描绘展现了风的自然属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3. “拂树花仍落,经林鸟自惊。”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风与环境的关系。风吹过树木,花朵仍然落下;风吹过树林,鸟儿惊起。这种描绘展现了风的动态效果,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 4. “几牵萝蔓动,潜惹柳丝轻。”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风与自然的关系描绘得更加生动有趣。风轻轻地拉动着藤蔓,潜意识地引来柳丝。这种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风的柔情和自然的细腻。 5. “入谷迷松响,开窗失竹声。”这两句诗继续描绘风与环境的关系。风穿过山谷,使得松树发出低沉的声响;打开窗户,风带走了竹林的声响。这种描绘展现了风的穿透力和环境的多样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6. “薰弦方在御,万国仰皇情。”最后两句诗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望。风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也带来了和平与繁荣。诗人希望国家能够像风一样,带给人民和平、繁荣和幸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风的自然属性、动态效果和穿透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以及对国家的期望。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中国古典诗歌,值得一读再读。
创作背景
《风不鸣条》是唐代文人卢肇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社会环境和卢肇个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当繁荣。在这个背景下,文人们享有较多的自由和创作空间,诗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卢肇个人颇具才华,他在唐玄宗时期考中进士,后历任多个官职,包括补阙、史馆修撰、司勋员外郎、集贤院直学士等。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具体到《风不鸣条》这首诗,其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气候环境、自然景观以及诗人的心境有关。诗中所描绘的风不吹动树枝的景象,可能与某个季节或天气有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恬淡。 综上所述,《风不鸣条》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唐代的社会环境、卢肇的个人经历以及特定的自然和心境等因素。
相关诗词
  • 1
    [唐]
    五纬起祥飙,无声瑞圣朝。
    稍开含露蕊,才转惹烟条。
    密叶应潜变,低枝几暗摇。
    林间莺欲啭,花下蝶微飘。
    初满沿堤草,因生逐水苗。
    太平无一事,天外奏虞韶。
  • 2
    [唐]
    寂寂曙风生,迟迟散野轻。
    露华摇有滴,林叶袅无声。
    暗剪丛芳发,空传谷鸟鸣。
    悠扬韶景静,澹荡霁烟横。
    远水波澜息,荒郊草树荣。
    吾君垂至化,万类共澄清。
  • 3
    [唐]
    圣日祥风起,韶晖助发生。
    蒙蒙遥野色,袅袅细条轻。
    荏弱看渐动,怡和吹不鸣。
    枝含余露湿,林霁晓烟平。
    缥缈春光媚,悠扬景气晴。
    康哉帝尧代,寰宇共澄清。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