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拟古(四首)》

迎佛何年至,驼经事恐虚。
行宫方听法,休上退之书。
作品赏析
《怀古》是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诗在唐代似曾流行。由于唐太宗的崇佛政策,武宗李炎曾有削减寺院和消灭佛教的想法,因此此诗中对佛教提出怀疑或批评,可以认为是反映了唐武宗灭佛的某些思想。 首句“迎佛何年至”,是说迎请佛骨的具体时间。何年,表明对此事不知,或是不满意。第二句“驼经事恐虚”,就可能是为了弥补这个失误。“驼经”是佛教用语,传说印度摩腾、竺法兰白马负经,来东土传授佛法。当时,僧人认为白马和经书一样重要,称之为“驼经”。此处,是引为说明佛骨之可信可靠,但从诗意的脉络看,意在怀疑、否定迎请佛骨的举动。这就是“事恐虚”。 第三句“行宫方听法”。“行宫”本指帝王出行时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专指寺院中的佛殿。一个“方”字,则表现这个佛殿正在进行佛事。诗人来到佛殿听法,受到佛经教义的示,对某些事物有了新的理解,便不再怀疑佛骨这一宗教仪式的虚妄性了。从怀疑到相信的转化,表现了诗人的思想转变。 第四句“休上退之书”。“休上”,即不要读韩愈的书。韩愈是唐代著名的反佛人物,柳宗元与他曾一起大力反对佛教。韩愈的文章诗人是读过的,韩愈之所以反对佛教,用意之一是揭穿佛教僧人利用迷信骗人的手法。既然诗人对佛教发生了怀疑并亲耳听佛讲法,便认为“退之书”不必再读。这里并不是否定韩愈的反佛思想,而是借此说明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只凭外包装的欺骗。这一句里就表现了思想认识上的又一提高。 诗人对迎请佛骨这一活动提出了比较正确的看法,虽然是否定了之始的一种认识,但其中包含有辩证思维的因素,说明诗人初步摆脱了迷信和偏见的束缚。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这首诗约作于会昌年间,从历史背景看正是佛教面临严重打击的时候,从作者生平和诗的风格看,很可能作于柳宗元之后不久。
创作背景
**《拟古(四首)》是胡缵宗在京师供职翰林院期间所写**。具体来说,这首诗是在他28岁到30岁的三年内创作的。当时胡缵宗年轻力壮、意气风发,而明武宗作为一位18、19岁的少年天子,其行为荒淫,但胡缵宗的诗中并未对此表达出愤怒与不满,反而流露出恭敬与羡慕之情。这可能是由于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和人生观所致,让大部分人对这样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向往。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果需要更多背景信息,可以阅读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